很多出国留学的孩子往往是高考没考好而出国,或者孩子自己想远离父母而出国,或者是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国外长本事,或者是孩子自己很要强为了争面子而出国,也有在国内一门心思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人际交往能力很差的孩子出国不能适应。
这些抑郁的孩子就诊后被诊断为抑郁症,服药治疗,情绪很快稳定,可是,一到要复学就复发。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无论药物治疗还是电疗似乎效果都不好,情绪不稳,不能出门,不能复学,常常出现严重自杀想法,父母只好有一人陪同,日夜监护。
这些孩子,常常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不愿出门,不远看医生,更不愿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这些都让父母心焦火燎,而又无可奈何,各种药物治疗效果都不好,最后只好任其自由自在,不再逼孩子上学,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错过上学时机,内心又无比着急。
有些抑郁的孩子愿意寻求心理治疗,但不少孩子不愿见心理医生,也有一些孩子经过几种传统方法的心理治疗效果不好。
总之,这类青少年抑郁症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和无奈之中。
父母开始四处求医或者查阅资料,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错误,有的开始向孩子认错检讨,有的不敢再向孩子发脾气,可是,父母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治疗孩子的病”,按照某些孩子的话说“他们都是暂时的改变”“他们都是装模作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孩子抑郁,往往与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依恋类型有关。
很多抑郁的孩子会说自己没有快乐的童年,有一个经常指责、要求严格的父亲或母亲,或者父母在孩子儿时把孩子托付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照看,或者曾经有过小学低年级寄宿的经历,或者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留给一个个保姆照看,或者父母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或家暴,或者父母离婚大战时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等等。
当然,这些过去的经历不能改变了,创伤的记忆无法消除了,但是,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可以尽早改变。
要从控制型、指责型、忽视型、讲道理型父母改变成积极倾听、耐心倾听、温和陪伴的父母。
积极倾听意味着倾听而不评价,更不指责,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学会重复和澄清孩子表达的感受与需要。
而且,父母这样的改变,不能仅仅是当着孩子的面而改变,而是发自内心的成长改变。
有的孩子也许会在父母改变初期不相信父母真的改变,有的甚至开始对父母有攻击性语言,有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
父母需要接受咨询,学会慢慢改变,因为父母几十年形成的行为习惯确实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想了解更多,加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怎样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