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们看了一些关于国民身体健康情况的数据。有小伙伴提出,生理上的不适只是亚健康状态的一方面,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健康的一大因素。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看一些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
据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发表的数字,目前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据我国卫生部提供的数字,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精神病总发病率为2.7%,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3.47%,上涨了5倍。
有67.4%的职场人认为自身存在心理疾病,且有5.6%已查明患有心理疾病。另外还有61.8%认为自己可能心理不健康,32.6%认为自己心理很健康。而且心理健不健康也是有城乡差异的呢~
城市越大,生活的节奏越快,人们生活的压力也就越大。在压力之下,人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心理压力找寻一个出口。
在之前的关于健身的文章里,提到过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喜欢举办马拉松比赛,而且很多职场人不管多晚下班,都要先到健身房里挥洒汗水,才能安心睡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科学家认为,运动可以使脑垂体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内啡肽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多巴胺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明星要么是吸毒达人要么是健身达人……
职场人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为工作进展焦虑,为人际关系焦虑,为“丈母娘刚需”焦虑……几乎无处不焦虑。
不同行业、职位、职业的人群的心理问题存在差异。下面这张红得辣眼睛的图表,告诉你不同的族群分别存在怎样的困扰。
对职场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个人发展、缺乏动力、工作强度过大、得不到认同等都会对职场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熬夜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止会使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会因长期犯困导致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则会诱发抑郁症。
家庭环境带给人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和家人的关系、家庭经济情况(比如“丈母娘刚需”)都是压力源。
情感变故就更不必说。媒体报道出来的因分手而自杀或闹着要自杀的事不胜枚举。就算是不会想不开,在刚刚分手的那段时间,大部分人的情绪都不会太好。
除了职场人外,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者遍及儿童、青年和老年。据有关部门对中国22个城市的调查,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中学生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达16%。
按理说,幼儿面临的生活压力远远小于成年人,应当是最无忧无虑的。但调查结果却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的心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幼儿遇到压力之后,不懂得与人沟通,因此比起大人更难排解。幼儿的心理问题还非常容易被忽略。比如偏食、多动、不良习惯,都会被大人看作“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 轻度1 中度2 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的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请
计
算
分
数
。
。
。
。
。
。
请算出你的总分,并参考以下答案:
0—4分 没有忧郁症
5—10分 偶尔有忧郁情绪
11—20分 有轻度忧郁症
21—30分 有中度忧郁症
31—45分 有严重忧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