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课文第9课鱼我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5/3/27 14:13:58   点击数: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二者不可得兼(            )

(4)呼尔而与之(             )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

1.(1)讨厌,憎恨 (2)有什么益处 (3)同时得到 (4)用作后缀

2.D D项为助词,“的”;其他三项为代词。

3.B A项,舍弃/房屋;B项,都是副词,也;C项,同“德”,感恩,感激/动词,得到;D项,对,对于/从。

4.A 作者主要阐述了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所以A项错误。

5.(1)孟子·告子上 轲 子舆 思想 教育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1)祸患,灾难 (2)同“辨”,辨别 (3)侍奉

7.(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8.解析从“嗟来之食”传达出的给予者的轻蔑之态可把握。

参考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10.(1)同“避”,躲避 (2)假如,假使 (3)不如,比不上 (4)给

11.B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比;C项,连词,所以/名词,原因;D项,语气词,同“欤”/动词,给。

12.(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13.解析本题应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观点,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分析论据论证的观点。甲文的观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的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答案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事莫贵于义

14.(1)①④③②

(2)贰佰圆整

(3)①孟子 大学 ②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15.(1)种类 作用 从上到下(空间顺序)(意对即可)

(2)三足 两柱(意对即可)

来源于网络

◆◆◆◆◆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26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