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宋光宗,因为什么得了精神分裂症?绍熙二年(年)十一月,光宗得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其致病原因是后宫争风吃醋。光宗后宫人数不少,得宠的是黄贵妃黄氏原来是德寿宫宫女,光宗做太子后,高宗把黄氏赐予光光宗宠爱黄贵妃,可又害怕李皇后,李氏名叫风娘,安阳人,生于绍兴十五年(年),父亲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高宗采纳道士皇甫坦的建议,把她聘为恭王妃。皇甫坦自称善相人,他对高宗说:此女当母天下。李氏在乾道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妃。李氏性妒悍,她不断在高宗、孝宗跟前告光宗的状。高宗不怿,对高宗吴后说: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孝宗更是多次训斥李氏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李氏疑其说出于太后,对宗、高宗吴后以及孝宗均怀恨在心,打算伺机报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光宗即位以后,后宫矛盾更是尖锐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次,光宗在后宫洗手,睹宫人手白,悦之.李后看在眼里,气在头。她在几天后,派人给光宗送去食盒,光宗揭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装的竟是宫人的一双手。光宗喜爱的那位宫人已被李后掉,这对光宗在心理上刺激太大。绍熙二年(年)十一月,冬那天,光宗照例去祭天地。谁知风雨大至,结果不能成礼,光宗震惧感疾.回到宫中,又听说后宫有暴死者。仔细打听,原来是头天晚上,李后趁光宗不在,将黄贵妃杀死。光宗大为震惧,精神突然失常,孝宗闻讯,慌忙来到宫中询问致疾之由,对李后不免有所戒责。李后对孝宗更为怨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光宗得病以后,政事多决于李后。朝政混乱不堪,搞得一塌糊涂李后一心向着娘家,李氏家庙逾制,卫兵多于太庙;李氏三代封王,其父李道被封为楚王。李后授予李氏全部亲属以至门客官职其侄儿李孝友、李孝纯被封为节度使。所有这些,均为南宋以来所未有。她又信用宦官。宦官陈源、杨舜卿、林亿年等听说光宗打算杀掉宦官,恐惧万分。于是巴结李后,相互串通一气。孝宗得知光宗生病,特地为他买来良药,等他朝重华官时给予。陈源等人趁机播弄是非,声称药中可能有毒。
几天后,举行内宴,李后请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孝宗不同意,于是大泼大闹,宴席不欢而散。李后立即向病中的光宗大造其谣,说孝宗准备废掉光宗,另立新君。在李后的挑拨下,光宗不去重华宫朝见孝宗。因此上下惊疑。上自宰执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请求光宗朝见孝宗,虔诚地叩头者有之,激动地撕衣衫者有之,悲愤地号啕大哭者也有之。绍熙四年九月初四,是光宗的四十六岁生日,当时叫重明节光宗这天照理必须去拜望孝宗,百官班列俟帝出。而李后硬是把光宗拉回宫中:天寒,官家且饮酒。百官相顾莫敢言,只有中书舍人陈傅良死死地拉住光宗的衣襟,紧紧跟随他直到御屏后面。李后怒斥道:此何地,尔秀才欲斫头邪?陈傅良只得下殿恸哭。
图片来源于网络绍熙五年(年)六月,孝宗病死于重华宫,终年六十八岁,其攒宫叫永阜陵。孝宗临死前很想见光宗,多次环视左右。光宗不能视疾,人情益惧.孝宗死后,群臣多次恳请光宗出面主办丧事,而光宗仍然不能亲执丧.孝宗的丧礼由身为太皇太后的高宗吴后摄行。
孝宗曾经寄厚望于光宗,而光宗实属孝宗的不肖之子。他得病以后,政治日昏。按封建道德观念衡量,他孝行既亏,人心已失,根本不配做皇帝。士大夫们蕴酿着废掉这个得了精神病的皇帝,其代表人物是宰相留正和知枢密院事赵汝愚。
留正和赵汝愚商定,通过高宗吴后的侄子,镇安军节度使吴琚,请求吴后垂帘,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并监国。可是,吴琚素畏惧,且以后戚不欲与闻大计.这个办法行不通,留正等宰执大臣只得上奏:嘉王仁孝夙成,学问日进,宜早正储位,以安人心。结果又石沉大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六天后,留正等人再上奏,才得到御批:甚好第二天,留正等人将草拟好的立嘉王为太子诏送给光宗,光宗御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这八个字话中有话,留正得之,始惧.他生怕犯下欺君之罪,几天后在上朝时,假装摔在地,接着请求致仕,不等批准,便坐上轿子,逃出城去。消息传开,临安城内,人人惊骇。留正是异姓宰相,赵汝愚是同姓执政,两人处境不同。留正既然逃走,责任落到赵汝愚身上。
赵汝愚字子直,生于绍兴十年,系太宗长子元佐七世孙,侨居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他在绍熙四年三月出任同枢密院事遭到监察御史汪义端反对,其理由是祖宗之法,宗室不为执政,并给赵汝愚加上植党沽名、讥讪祖宗等种种罪名。给事中黄裳上疏指责汪义端忌贤,称赞赵汝愚事亲孝,事君忠,居官廉,优国爱民结果,汪义端被贬官,赵汝愚在同年十月升任知枢密院事。
留正逃走以后,赵汝愚自度不得辞其责。当时,不仅临安人心动摇,而且外地形势紧张。要让光宗退位、嘉王登基,安定社会稳定人心,在实力上必须依靠军队,在名义上必须依靠高宗吴后要解决依靠军队的问题,工部尚书赵彦逾是一把钥匙,他与殿前都指挥使郭杲特别要好。一次,赵汝愚与赵彦逾私下谈到国家大事,两人都忧心忡忡,竟掉下眼泪。赵汝愚趁机隐约地向他透露打算让光宗禅位于嘉王,赵彦逾欣喜万分,并表示愿意做郭杲的工作。赵汝愚一直等到赵彦逾带回好消息,于是命令郭杲与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阎仲带兵对宫殿严密加以守卫。
图片来源于网络要解决依靠高宗吴后的问题,知阁门事韩侂冑是一把钥匙。韩侂胄字节夫,安阳人,生于绍兴二十二年,是韩琦的曾孙、高宗吴后的姨侄。左司郎中徐谊、左选郎官叶适向赵汝愚建议: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所谓宪圣太后,即是高宗吴后。赵汝愚派韩侂胄以内禅之意,请于宪圣.韩侂胄又通过他的好友、宦官张宗尹向吴后秘密报告。可是,吴后却说:此事可易言!韩侂胄两至宫门,不获命。他正若有所失彷徨欲退,恰巧遇到高宗朝宦官、孝宗的亲信、现任重华宫提举关礼。
关礼先指天自誓,再问明缘故,立即自告奋勇,去向吴后禀明时事可忧之状.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吴后说:留丞相已去,所恃者赵知院耳。今欲定大计而无太皇太后之命,亦将去矣。吴后不禁大惊:知院,同姓也,事体与他人异。关礼说:知院未去,恃有太后耳。今有请不许,计无所出,亦惟有去而已,知院去天下将若何?吴后终于被说服,同意出面主持内禅。接着,关礼为嘉王秘密地准备好黄袍。
图片来源于网络绍熙五年七月,高宗吴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公布赵汝愚事先拟定的太皇太后指挥: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嘉王推辞,赵汝愚劝进,话音刚落,群臣已替嘉王披上黄袍,把他推上皇帝宝座。嘉王还未坐下,赵汝愚率领百官一拜再拜、三呼万岁。这位新皇帝,史称宁宗。而光宗则被尊称为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后改称寿康宫南末时期先后出现过三次内禅,即高宗禅位于孝宗、孝宗禅位于光宗、光宗禅位于宁宗。不过,第三次内禅与前两次显然不同,它不是出自光宗自愿,而是由于大臣逼宫。高宗吴后在大臣的推动下,实际上废掉了光宗。吴琚劝告姑母:垂帘可暂不可久。吴后接受劝告,第二天即撤帘。她既稳定了政局,又不贪恋权位,受到封建史家称赞。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