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上课就像看电影、逛主题公园,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体验消费。好的课程一定要给学员一种有启发的丰盛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强行给他的大脑塞进一些培训组织者自认为有用——学员却未必买账的所谓的知识。
我一直强调好课程有五个要素:目标、内容、逻辑、形式、过程。概而论之,这五个要素中,内容和逻辑的消化主要靠左脑,形式、过程的体验主要靠右脑,左右脑通力合作共同逼近目标。
课程的这个五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目的,是给学员一个美好的体验。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就是导游,老师就是要按既定的旅游路线带领学生完成一场属于他自己的体验之旅,把感受权交给学生。
什么是好的课程体验?我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维度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维度,即:
1.老师要带学生去哪里(目标)?
2.都看些什么景点(内容)?路线图是什么(逻辑)?
这个维度崇尚聚焦,目标要清晰具体,内容务必要和目标紧密关联,无关的内容务必成为干扰,路线要简洁明了。
这条线是满足意识体验的诉求的,学生一坐到教室,他的意识就问:参加这个课程有什么意义?我能从中获得什么?具体到每一块内容,意识又会跳出来问:这有用吗?怎么用?如何解决我现实的问题?
至于课程的逻辑,意识更会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