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如此难懂,该如何备考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9-1-3 18:08:05   点击数:
  导语

在教师资格证的备考过程中,大家纷纷反映教育心理学比教育学更难看懂,教育学自己看还能看明白,教育心理学是几乎不能看明白,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的啥?

教育心理学全面解读

1.教育心理学该如何理解?

这里我用教育心理学里的同化和顺应来解释下这个问题,顺便也让大家能区分与理解同化与顺应。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提出来的,同化指的是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学习教育学可以看做是一个同化过程,教育学的知识一般看都能看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知识“量地积累”,只要把它完全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就行了,说白了识记住就行了,不需要我们去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是对原有认知结构“量”的扩充。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心理学中由很多概念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平时经常形容一个人很优雅很有魅力时会说:“他很有气质哦!”这个“气质”往往指的是言谈举止,风度等外在的表现,而非心理学的“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又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或秉性。

因此,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时需要我们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要不新的概念学习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顺应可以看做是“质的改变”。

2.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怎么复习好呢?

答:大家反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而且也貌似没有什么逻辑,看过几遍和没有看过差不多。

我们可以用教育心理学里的学习策略的“渔”来帮助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比如精细加工策略里的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就是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相对于文字而言,图或表格的信息量大但更容易记住,而且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我们学习记忆系统及其特点时,把课本上的文字生成一个图表。

小编寄语

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

您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群管理员哦!

加入我们

(长按下图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8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