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31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8-7-1 14:05:57   点击数: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人格缺陷是由自我中心发展起来的

本次提要:   ■ 人格缺陷是由自我中心发展起来的   ■ 小我的人心量小,容易跟人闹矛盾   ■ 勾心斗角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 善知识不等于一个只会上课的老师   ■ 释迦佛没有办佛学院,弟子也培养得很好   ■ 佛学院办得好,可以弥补不足,是件好事情   ■ 进了佛学院,素质降低了,老一辈吓坏了   ■ 学圆满的法,可以弥补宗派的不足

人格缺陷是由自我中心发展起来的

我们讲到一切的人格缺陷都是由自我中心发展起来的,人格缺陷是心理病态心理障碍的基础,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理就不健康,或者说不符合心理卫生的要求。

小我的人心量小,容易跟人闹矛盾

在生活上他会过得很不愉快,因为他以自己为中心——我们所讲的自己就是凡夫、小我,因此心量就越来越小,经常容易跟别人闹矛盾,思想境界不广大,心理很狭隘。

勾心斗角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心理上,他会发展各种各样坏的情绪。在社会上,如果这个人有一点专业技能,因为他心量非常狭小,或许会在专业上有点成就,可是希望他办成大事业,那是很难的,因为他以自己为中心,并不是以集体为中心。尤其是我们培养佛教人才,首先要克服,要改掉自我中心,因为要挑重担,要联系广大的众生,心胸不宽大,没有雄心壮志,做不成大事情,还会整天在佛门里边勾心斗角,怄气生病,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善知识不等于一个只会上课的老师

自我中心是属于思想意识的问题,当然可以通过思想上的疏通、教育、改造来把它转变。虽然一个人的思想转变主要是靠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但是也离不开别人的启发,别人的引导。佛门有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在个人,可你没有师父咋修行?还得靠师父领进门呀,所以一个善知识不等于一个只会上课的老师。

释迦佛没有办佛学院,弟子也培养得很好

现在的佛学院,基本上跟社会上的办学方式差不多。这样就跟原来师父带徒弟的培养方式距离太大了。以前徒弟跟师父生活在一起,师父看在眼里,听在耳里,随时随刻在教育弟子,增长善法,抵制恶法,这种教育方式本来是很好的事情。当年释迦佛在人间,没有办佛学院,弟子也培养得很好,很多证了阿罗汉果,那样不是很好吗?

佛学院办得好,可以弥补不足,是件好事情

后来为什么要办佛学院呢?因为这种师父收徒弟的方式到后来有了不足之处,想办佛学院来补足。佛学院办得好,当然是件好事情。

进了佛学院,素质降低了,老一辈吓坏了

据我知道,佛门里有些老一辈是反对办佛学院的,这不是办佛学院不好,是佛学院没有办好,老一辈一看,糟了,我把徒弟送过去,结果徒弟一回来,懂了一点佛法,素质却降低了,我慢贡高,作风败坏,对老一辈也不恭敬了,乃至还把师父赶出去,师父吓坏了,这是属于佛学院没有办好。办好了,当然能够弥补已经出现的不足。

学圆满的法,可以弥补宗派的不足

什么不足呢?我只能讲中国佛教的情况,至于其他国家佛教怎么样的,我不了解,我是中国人,当然对中国比较熟悉。

佛教传到中国来,在中国形成了宗派,当师父的往往片面的培养徒弟,结果培养出的徒弟懂的太少了,不全面。有人就提出来,各个宗派都要学,否则你咋度别的宗派的众生?

赞赏

长按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土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7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