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本周隆重推出由王振宇教授编著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本书有较强的适应性,本版又增加了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方面的应用性案例,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运用。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提供的所有案例,只是为了帮助读者认识并理解理论是可以运用的。
我之所以重视这本书和读者之所以青睐这本书,是基于共同原因:对心理发展理论的渴求和重视。
正确的教育观必须以正确的儿童观作为基础王老师,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呢?
我们应认识到以下三点:儿童是一个自主能动的系统,儿童本身与遗传、环境共同构成了发展的三要素,儿童具有自我调节的主动性。
那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教育观呢?
我们知道,针对儿童的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一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二是传递社会价值和知识。一个理想的教育应该把这两方面的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育和教学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就是——没有什么比完善的理论更具有实践性了。
有一位颇有成就的示范幼儿园园长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儿童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接着补充了一句:“也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我们都知道,越是简单的对象,背后的道理越深奥。这就越发需要理论来指导。
理论,是学科建设的灵魂:理论确立研究课题、组织材料、形成体系、揭示规律、指导实践。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一个人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取决于个人的理论自觉;而一个人怎样运用理论取决于个人的实践机智。所谓理论自觉就是指你信奉什么理论。儿童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确定,都必须以一定的儿童发展理论作为依据,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会形成不同的教育主张,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
所以我特别重视学前专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就是为了普及科学精神,提高理性能力和批判精神。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主要内容本书旨在为解释幼儿教育中的各种现象提供可依靠的理性准则。
发展理论是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趋势和过程的概念体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七个有影响的发展理论流派,十多位心理学家的儿童发展观点,旨在为解释幼儿教育中的各种现象提供可依靠的理性准则。
以整合的观点,着重展现各种理论之间的互补性和相互间的内在逻辑性,力图把各种理论统一在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研究对象之中,以便学习者掌握儿童发展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引导读者对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并帮助大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
王振宇教授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对象意识
王振宇,发展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者。历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曾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理事等。
作者的愿景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普及和运用,一定会带来儿童观和教育观方面的根本性转变给我国的幼儿教育带来方法和德性两方面的新气象,最终造福于儿童。
专家评价理论把握准确、论述完整,归纳得体,评析中肯。行文中不乏独到的妙语和精辟的见解,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理性底蕴和学术热情,此书可使读者了解各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以及理论本身的发展,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正确理解有关儿童心理具体研究的含义和价值,它对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工作也有所裨益。
《序·理论是学科建设的灵魂》
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
书号:8
定价:37元
出版时间:年5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