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习近平解读丝路精神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11-22 3:33:31   点击数:
  听习近平解读丝路精神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之路,千年古道;穿越重山,跨越江海。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丝绸之路,合作之途,和平之舟,孕育了伟大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自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这说明,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弘扬丝路精神。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聆听习近平解读丝路精神。

图为: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和平合作

  “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崇尚和平、友好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人历来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以和为贵”“和气致祥”“和气生财”,使得和平合作精神世代相传。丝绸之路,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丝路永葆青春的强大基因。“敕勒张骞博望侯,中华古烁惠西欧。”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以此为发端,中国和各国人民筚路蓝缕,共同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回望丝路历史,您会发现,凡遇战争,丝路基本是中断的;但是在和平时期,丝路始终都畅通无阻。丝路之发展有赖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丝路之兴盛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昌盛。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昌盛之路。汉唐时期,行走在陆上丝绸之路的各国使臣携带本国统治者的礼物和国书,表达和平愿望、传递合作声音。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希望向海外各国宣传“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理念,进一步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

  “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沿途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将各国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也在构建和平稳定链、共享发展链、共同繁荣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会象先人们一样,发展壮大后的中国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和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使和平、和谐、和睦、合作成为“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习近平指出:“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

图为: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二、开放包容

  “异域驼铃风雨路,汉唐气象大胸怀。”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固有特性,开放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包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不同国家和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创造时代的文明成果;自我封闭、盲目自大,必然导致落后。只有超越文明类别、制度差异、发展水平,秉持开放包容精神,才能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难题。中国的发展壮大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形成。从历史上看,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丝绸之路来体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群的交流、交往、交融,带来了隋唐的大发展;同时,隋唐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各国、特别是丝路沿线国家。据统计,唐朝仅留居广州的外国客商就达12万多人;宋朝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明朝永乐时期有4个国家的国王先后7次来华,留下了众多中外友谊的佳话。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庞大的丝绸之路“朋友圈”,就是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沙枣花开君又见,清香掠过醉骚人。”开放包容,就是说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不仅是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的,而且也是包容不同文明的。凡是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沿途经过的地区,既是各种文明的汇聚之地,也可能交织着各种矛盾。这一区域集中了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佛教等各大宗教,各国文化传统不一、国情迥异、制度多样、利益诉求多元,彼此之间有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长期积聚的矛盾、甚至有过长期、多次战争。所以,各国必须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充分尊重各自发展道路、政治制度、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的差异,重视各方的呼声和关切,相互信任、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向未来的新丝绸之路上,一起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他强调:“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图为: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

三、互学互鉴

  “朝野交流穿朔漠,中西融合越烽台。”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流的结晶。两千多年前开启的丝绸之路,之所以影响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互学互鉴的精神。不仅在贸易方面,在文化、哲学以及人类生活很多领域都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交流借鉴。中国的“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隋唐时期,儒家文化传入东亚各国。日本、朝鲜等国纷纷仿照唐朝建立自己的各种制度,儒家文化在东亚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得到普及。佛教的传播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成果。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各种文化、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交汇、融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书写的是互学互鉴的光辉历史。古代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明广泛联结起来,文化、宗教、艺术百花争艳、相互浸染,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大交流和大交融。

  “寰球一段金飘带,乐舞长安紫禁开。”今天的“一带一路”,既要实现道路互联,又要实现心灵相通。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未来发展需要发挥多样化互补优势,走多样化道路,因此人员沟通、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至关重要。要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人际交往,发挥人文交流的巨大能量,使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沿着丝绸之路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为: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四、互利共赢

  “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就是要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使各国人民都能够从中受益。丝绸之路的历史证明,除了战争和掠夺,各民族之间更可以互利共赢,各国可以共同成长、共同繁荣。古往今来,互利共赢理念不仅适合于经济领域,也同样适合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和国家内部,也适用于各国之间的合作。睿智的先辈们共开拓了四条古代丝绸之路: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经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四条预示着富强的中国以开放包容的胸襟走向四面八方的文明之路,今天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合作通道。无论是海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我们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之路,命运共同体之路。

  “四海麟龙,潜于新域;千古杰豪,会于故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项惠及数十亿人口的伟大事业,将为沿途国家带来一个共同利益最多、合作机遇最大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将是引领世界经济重振雄风的“新能源”,将为当今稍显沉闷的世界增添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不同,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相同,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意愿一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坚持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共商大计、共建项目、共享收益,不断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与合作增长点,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丝路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和沿线各民族的智慧,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也把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对接起来,在建设“一带一路”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打造沿线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0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