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神的通俗解读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11-19 23:50:23   点击数:
  专业精神的通俗解读

这个社会,各行各业,五花八门,但是,不管什么行业,都有自己的独门的技艺和诀窍,不深入一个行当,还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远观毕竟看的是热闹,看不出门道。

所以,老人们就说,隔行如隔山。

近日,应邀给宋庆龄基金会的西部项目做培训,主要是给贵州、四川、医院的院长讲演讲与沟通艺术。

艺术,讲起来,都是玄乎的,似乎都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须知,艺术都有一个起步,那个起步就是达芬奇小时候画的鸡蛋。

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基本功,是一眼一眼看出来观察力和洞察力,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感觉与规律。

达芬奇画鸡蛋的功夫便是我们最初起步的技巧,这技巧熟练起来,便可以千变万化,便可以神出鬼没,便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庄子似乎也思考过同样的话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仅仅是一个厨子宰割牛的节奏和声音,竟然,发出的声音能够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节奏相合拍。

庄子可真能联想,把杀牛的活和舞曲联系起来,俨然是把庖丁的技艺当成一种艺术来看待,并且写出一番哲学上的大道理。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梁惠王感慨说,没想到,你的技艺如此高超啊。

庖丁解释的很清楚,从看牛是牛,到看牛不是牛,是经历了一番的过程,能达到今日的技艺,那是经过十九年的漫长劳动和重复工作,不断的摸索,不断的琢磨,不断的提升,才有了“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潇洒和自信。

建筑学家汉宝德,写了很多关于传统建筑与园林美学的书与文章,他也认为“艺术必始于技巧。不能掌握技巧者,无法谈论高深之艺术。自技巧中体会艺术之精神,乃畅然忘我的感受。”

如此,我也更加体会了当年在学校学珠算的时候,会计老师最初要求我们背诵珠算口诀,“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等等,当我们有点不耐烦的时候,他会用浓重的重庆话说“无招胜有招,等到你们熟练的时候,自然就顺手而为,随心所欲,就不用背诵口诀了。”

当然,到那个时候,我们基本都是可以过关了。而“无招胜有招”这句话却是武侠小说中经常用的练武心得,却让我们牢牢记住了。更何况,《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始的无极,传授给张无忌,便是等到张无忌忘记了具体的招数的时候,威力才绵绵不绝的发挥出来,张三丰对张无忌说的话便是“无招胜有招。”

要讲演讲与沟通的艺术也必先是讲演讲与沟通的技巧。因为技巧是可触摸、可感知,可训练、可尝试的。

而从技巧到艺术的这条路上,正是专注于一个行业的道路,也正是对自己有一个专业水准和专业意识的要求。

当达到艺术的层面的时候,就会绽放出难以预料的光芒,就如同当下大家仰慕的非遗匠人一样,做一个东西,做了一辈子,熟悉材质和流程,做出来的产品,带着温度、带着历史,承载着一种文化与信仰,便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成为一种被欣赏的对象,殊不知,匠人们代代相传的手艺,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巧,说白了,专业,那就是依靠他吃饭,依靠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意识,一套技艺。

以往的人们,喜欢很谦虚的说自己的行业,喜欢说“我们靠这个过活。”这就是一种专业精神,一种追求到敬业态度的专业精神。

荆轲刺秦王很壮烈,但是,因为不专业,练剑的技术不到位,任务没有完成,还连累了众多的朋友。技巧不到位,更不用说艺术了。

台湾的张大春,在自己一本关于如何写文章的书《文章自在》中,他举了一个例子,正好,用在此处,“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学书学剑没学好,总不至于要命,最终学医,这可是治病救人的活,没有三把神沙不敢倒反西岐,胆子挺大,后果也很严重,不专业的结果,就是自己也要遭殃。

这个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行行做到极致的时候,都是这个社会的楷模,都是值得这个社会的仰慕,那时,就是艺术,一种自我享受,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快乐。

通俗的说,专业做精,从技巧到艺术,咱是要吃这碗饭的,否则,就容易砸饭碗。

年8月19日星期五成都

夏夜的麻将声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jsza/10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