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被后世称为全才,精通各个方面的知识,但是他的风评与他的才能却是全然不同的两极分化,他就是沈括。沈括的人品口碑可谓是差到了极点,甚至在政治上用尽手段对自己的朋友们落井下石,那么沈括的人品是因为什么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沈括自小家境就不差,小时候的沈括是跟随祖父一起长大的,祖父在外地为官的时候总是喜欢将他带在身边,所以沈括自小就是见多识广的。小时候的沈括就对自然科学这类的书籍展现出不一般的兴趣,他喜爱看书,山川地理,野史典籍,奇闻怪谈类的书籍更是他的最爱,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就把家里的藏书消化殆尽,如饥似渴的他想要获得更多的书籍。
沈括除了喜欢看书,他还喜欢动手,每当在书上看到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时候,只要他感兴趣就要亲自动手实验一番。除此以外,在家学影响下,沈括也将读书致仕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给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他只能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往旁边放了放,他重新捡起了被他丢下的策论,日复一日的苦读让他在短时间里得到了科考知识的提升。
公元年,沈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正式开始步入仕途生涯。按照宋朝惯例,新考上的公务员都需要去到地方任职,熬资历,获得历练,沈括就被外放到了地方为官。而因为职位空缺,加上沈括喜欢看杂书是出了名的,所以上面的长官理所当然的认为沈括精通律法,将沈括安排成为了一名掌管刑狱的官吏,果然沈括在这样的精心安排下名声扫地,如果想要做得好就必须狠的下心,将各种审讯犯人的手段烂熟于心,必要时还需要亲自上手。如果敷衍了事的话就有渎职之嫌,沈括就这样被陷入了两难境地,但或许沈括天生人品就有缺,不能说他天赋异禀,沈括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硬下了心肠,甚至因为做的不错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就这样沈括在到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重新得到上司举荐回到了京城。
沈括将心思放到钻研天文历法上,很快就做出了成就。公元年,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他的成果很快就被上报给了皇帝,受到了肯定,沈括的干劲更足了。
公元年,沈括因为老乡王安石的引荐,成为神宗皇帝看中的变法参与重要人选,主要负责掌管法律方面的事情。令王安石意想不到的是,他这是引狼入室。沈括刚开始的时候,在王安石的理想蓝图绘制过程中,的确很心动,毕竟变法改革做得好的话自己这个参与者绝对手机要青史留名的,所以沈括也是很积极的配合。但是身为理科天才的沈括很快就在执行过程中看到了新法存在的问题,他就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在册,他告诉了自己的家人,告诉了自己的上司,唯独没有告诉王安石这个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朋友加同乡。
果然在王安石的变法遇到问题后,在王安石被罢相时,沈括站了出来,他将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全都分条陈列在奏折上,成为反对派扳倒王安石的铁证。沈括这样落井下石的行为被脾气暴躁的王安石当场怒斥为“小人行径”,沈括以为自己这样的投名状能够让反对派看到自己的诚意,会尽心的帮助自己升职加薪。可是他忘记了不是谁都是王安石,不可能在没有过多利益牵扯的情况下尽心尽力的帮助他,而沈括也错估了王安石在神宗心中的影响力,他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所有人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他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无耻小人,墙头草的行为很快就被检举,他的官职也被罢免了,神宗皇帝心中也对他产生了芥蒂,即便沈括是一个鬼才,但是缺德的人是不会被重视的。
并且,沈括还在一次与好友苏轼相聚的过程中,悄悄收集了朋友醉酒后所做的诗歌。在看到苏轼在文学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追随者越来越多,赏识的人越来越多后,他选择将他手中的东西断章取义后上交皇帝,成为定义苏轼“乌台诗案”的有力证据,苏轼的仕途因此被毁,整个人也为此郁闷困顿了好多年。前后两次的落尽下石,让沈括的真实人品备受质疑,在那个要求士大夫保持节操的年代,沈括三番两次的墙头草行为也让他的路人缘被消耗得干干净净,一时间沈括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神宗也将他的官职一贬再贬,直至沈括自动请辞。
沈括撰写了被誉为十四世纪百科全书的《梦溪笔谈》,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科学上贡献对标他对朋友的伤害,也不能掩盖他人品卑劣的事实,而沈括对朋友这么做不过是因为沈括在政治上和朋友们存在认知差异,政见不一致,利益分配不均,怀恨在心的沈括想要报复自己的朋友,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沈括只可能采取小人手段去陷害,而最容易做手脚的地方就是过往关系还行的时候朋友们不经意说过的话,苏轼在酒后做过的诗歌就成为了铁证,文字思想这种东西只要稍微加以曲解就可以成为陷害人的铁证。
沈括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具有红眼病,沈括作为一个理科型人才,发明创造这块对于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儿,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只有舞文弄墨的文人士大夫才最容易得到皇帝的重用,升官加爵对于他们都是小事儿,对于人文自然科学的人才当时的统治者只是将他们当做一个工具人来看待,就是高级点的工匠,发展前途渺茫,人生一眼可以看到尽头,和成为宰相后大权在握的王安石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沈括心里的不平衡致使妒忌的天平倒戈,无权无势的沈括只能采用恶心人的手段来骚扰王安石,只能依靠在政治上落井下石才能帮助他缓解心里的嫉妒。
身为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平庸,但是绝对不能无德。一个人如果在品德上有了污点,那么即便他拥有媲美爱因斯坦的盖世才华也会被人鄙夷。我们不必要求自己拥有可以比肩圣贤的菩萨心肠,但是我们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人的品德是立世的基石,人的品德关乎他的诚信,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的几率比老赖大的多。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