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家属感叹“精神疾病太难治疗了”,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讲,精神疾病的诊疗是有很大难度系数,但现阶段大部分精神疾病都会有法子医治,而且整体的治疗效果也相对来说还不错。
至于大家觉得“难治”的原因,影响因素有一大堆,除了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病症严重程度”、“医治依从性”和“发作次数”外,以下这几个方面干扰也很大,一起来了解下吧。
病发岁数
通常情况下,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发岁数越小,越不容易医治!
岁数很小就发病,往往意味着内源性因素在病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针对精神心理疾病病人来讲,遗传因素是普遍的内源性因素。有一大堆科学研究已证明,有家族精神病史的病人,他们的病发岁数相对来说较早,疗效也较差。
而且,以往大多数研究发现,病发岁数过早,病人的发育还未完善,记忆、执行、学习、社会认知等功能受到的损伤会更大,这也不利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
病前性格
如果病人在病发前的性格很积极阳光,外界刺激则往往是导致病发的罪魁祸首,例如失恋、工作压力太大、家人突然病故等,这样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治。
反之,如果病人在病发前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医治起来就会相对来说困难一些。
性格有缺陷会干扰病人医治的依从性,像有偏执性格的人通常都固执倔强、疑神疑鬼、情绪烦躁易怒,不容易采纳他人建议,这可能大幅度降低病人对大夫的信任感,干扰医治依从性。
另外,性格有缺陷也可能成为精神疾病复发的导火索,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正常人眼中的一些“小事”都可能再次病发。
有没有共病
共病,就是说同时患上2种及以上的病症,这样的情况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较为普遍。例如有一些抑郁症病人会伴随有人格障碍,有一些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与酒精成瘾有较高的共病率。
与单一精神疾病相比,共病的情况可能让疾病的治疗一波三折。
就拿双相情感障碍共病酒精成瘾这样的情况来讲吧,长期大量饮酒会干扰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情感症状,让病人悲观、自我评价低、自责或悔恨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更加强烈,这会干扰医治的依从性降低,导致病况频繁发作,增加病人自杀企图和行为。
社会功能损伤程度
如果病人的社会功能损伤较为严重,例如发病后没法正常的维持和参加社交活动,没法正常的维持家庭成员关系等,就表明病况较为严重,医治起来就会较为棘手。
如果病人还可以正常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沟通交流能力,就意味着病况相对来说较轻,医治难度系数就会相对来说小一些。
以上这4个因素,都会干扰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医治有难度系数,也并不是不能治,只要严格遵医嘱,坚持规范医治,积极自我调节,就能从精神疾病的阴霾中走出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