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清供其实就是中国人过去身上的一股文气,一种内在的节奏。这种内在节奏影响我们生活处事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我们身上总有的对天地万物谦卑恭敬的心性。
今天是正月初九,也是闽南人“敬天公”的日子。传统的民俗活动很讲究仪式感,不管是时间、地点,还是贡品摆桌、祭祀话语,都有一定的规矩。
“敬天公”有严格的要求,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因为天公至高无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还要垫上两块琴椅(称天公椅)托高桌子。供桌较特别,需设顶桌和下桌,一般是以长板凳或矮凳将八仙桌垫高,八仙桌脚下分别置放四迭寿金,此即为顶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张供桌,即为下桌。顶桌前再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并在顶桌两旁系上头带尾青的甘蔗,两只甘蔗头尾青部分再以红线系在一起,两来可加挂高钱垂在两侧,并准备三只或五只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灯座)摆在顶桌中间,中央再摆上香炉,炉之两旁并备好烛台。清孙温《红楼梦》贾府在除夕夜供奉祖先传统的供奉习俗都比较大费周章,以彰显诚敬,但在并不富裕的文人那里,只能一切从简,所谓清供,其实是委婉的说法。清供的起源得从祭祀说起。清供源于佛供,回溯魏晋时期的兰亭雅集: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即"修禊",这种古老的民俗,为的是洗去冬日尘埃,感受春意。树丛中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头上放着一瓶花,就成了曲水流觞,那些花瓶、杯盏也成了清供摆设的雏形。陈洪绶《歌诗图》插花/煮酒/读书/奏乐“清供”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牛羊,后来发展成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雅物品的统称。清供的完整体系产生于汉唐以后,唐宋时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传至日本后,也把"禅房供花"的佛供礼仪带去,成为古时家居里祭拜神佛的场所。宋代时,人们把梅花、松柏、腊梅、水仙、山茶、南天竹、牡丹花卉共衬在一起,或插瓶内,或作盆栽。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几案上皆有花器/盆景瓶插梅竹、为梅开五福、竹报平安。瓶插松柏则为长寿。插牡丹,则寓意祝富贵。再衬佛手、香橼、柿子、石榴、苹果、橘、百合这些果品,缀以如意、玩偶、彩结,来迎接岁朝。所以,如果想要表达“岁岁平安”的祝福,就选取稻穗、花瓶、苹果、鹌鹑;想要表达“福气”,就选取佛手、香橼、蝙蝠;想要表达“长寿”,就选寿石、月季、菊花、松柏、蟠桃;想要表达“多子多孙”,就选石榴、葡萄、葫芦、莲蓬;想要表达“富贵荣华,就用牡丹、芙蓉、桂花。一直延续到清代时,每到新春也还会看到挑着花担的小贩在街头贩卖年桔、桃花、水仙花、吊钟花等。光绪年间有一首词儿写道:“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岁华。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文人用于清供的物件,不限实用,意思意思而已,虽然古代物质条件有限,但人们精神愉悦且充实,就算没有山珍海味,也可以清玩。汪曾祺先生在散文中也谈到,自己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画中题写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陈洪绶《饮酒读骚图》苏州盆景名家周瘦鹃先生作有《岁朝清供》一文,述说即使在抗日战争避居山村里,春节来临时也要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作清供。插制四君子、松柏,南天竹,蜡梅各三四枝,满庭清芬。清供分为“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中秋清供、端午清供等。画瓶插红梅、盘养水仙,旁边散着几只佛手、柿子、如意,就是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清弘历御笔岁朝图(乾隆皇帝每年都会画岁朝图)如今我们在春节前后养的水仙花,也可视为“清供”的一种遗存。无名之供,即并非特定节日,但就想摆上几样水果、盆栽,就是今天所说的仪式感。历代画家都习惯在新年这天,画下寓意吉祥的供品来表达新年祝愿,由宋至今,“岁朝清供图”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对时序礼制的遵循。从这些清供古图中,我们可以探寻古人的优雅意蕴,也可以学到家里的清供摆放。其实,清供图里画的,无非是些生活中常见柿子、腊梅花、水仙、佛手等有吉祥寓意的物品,门道主要在其摆放方式。瓶花拿出现频率最高的瓶花来说:瓶花,是文人士大夫寄托林泉之思的案头清供之一。现存许多瓶花专著中,就对清供的瓶花应该如何摆有一套完备的品评原则。首先在材质上贵瓷铜,贱金银过去的尊、瓶、觚、壶等青铜酒器都可以用来插花,主要是因为古铜入土年久,受土气深,养花花开得快谢得迟,花色鲜明就像还长在枝头一样,陶器也一样。清孙温《红楼梦》局部最重要的,青铜器符合清供的主题“清雅”,倘若换成金银器就略显俗气了。其次瓶花的折枝大小有别旧时清供分类很细,大致有文房清供、案头清供等。瓶花放在书房还是厅堂,所用的瓶器大小、材质要与环境相匹配,折花的原则也是有区别的。文房清供所用的花瓶,宜短小,可用官、哥、定窑的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如果花瓶高瘦,就应当插一高一低的双枝花。清雍正《十二美人图》局部而堂中清供可用大瓶,花应该折大枝,遵循上茸下瘦,左高右低或者右高左低的原则。清佚名《乾隆燕寝怡情》局部插花用的青铜器闻果除了花以外,清供还可以用上佛手这样的闻果,闻果的摆放有什么讲究呢?明清家具大家王世襄先生之子王敦煌在《吃主儿》中提到,佛手可以放在上房大八仙桌的正当间儿,或是在上房一个显眼的地方摆一个高几,放在几面上。清佚名《乾隆燕寝怡情》局部几面上放有一盆佛手承放佛手要用一个大瓷盘子,十来个佛手一层层垒起来码放在盘子里,一个礼拜左右撤换一回,且都是换整盘,没有零揪的。奇石在清供风俗中,供石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在明清,赏石成为风尚,文人们对可用于清供的石头早就达成了共识:一是横峰列岫式的研山造型,这类石头天然稳底,错落有致。米芾《研山图》另一类就是云头雨脚式(石头头部像云朵一样饱满,脚像下雨一样有坠落感)的山子造型,这类赏石因为“头重脚轻”往往需要木座予以固定。清孙温《红楼梦》局部清供,在文人看来,是雅好,在百姓看来就是摆设,本质上没有区别。倘若觉得太麻烦,也可以参考一下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式清供”:养一盆青蒜代替水仙,过完年还可以拿去炒菜,或者用一个大萝卜做外壳,在里面插上蒜,用铁丝箍起来挂在窗下。以几根萝卜,一棵白菜,乃至玉米倭瓜组合在一起的,是山里人家做的“山家清供”;挑一个丰实的“心里美”圆头大萝卜,削去尖尾,挖去一部分萝卜肉,在萝卜肚膛里,弄些小窝窝,种上蒜瓣。外围细铁丝做箍,用线挂在窗下,便是北方民间的“风雅清供”。岁朝清供其实就是中国人过去身上的一股文气,一种内在的节奏。这种内在节奏影响我们生活处事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我们身上总有的对天地万物谦卑恭敬的心性。所以它,既是高雅事,又是平常事,是中国人延续了许久的日常生活。如果在新年不知道清供些什么,不妨把古画中的清供法门实践起来,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花果,挑一些有美好寓意的摆件,为过年增加一点年味。-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