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前沿高民政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8-10-17 22:23:26   点击数:
  

当前,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是党中央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学习任务,也成为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包括普通人民群众关心时事政治的自觉行动和重要表现。笔者拟就学习研究“习近平讲话”与学习发扬“习近平精神”的心得体会,谈点个人初步的思考结果和不成熟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供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各界人士参考。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而且“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习近平讲话中,“精神”一词使用频率极高,“精神”已经成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

毛泽东曾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也讲:“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为。”当今中国也确实亟需一个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相适应的伟大精神。

那么,当前中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有没有这样一种既满足人民需要又体现时代特点的伟大精神呢?笔者以为,“习近平精神”既是当今中国新时代“中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和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古今中外人类诸多优秀的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品质的综合集聚与深刻反映。

提出“习近平精神”这一概念,既有创新必要,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党和人民的需求;也有先例可循,符合历史传统,有继承传统的意义。一句话,“习近平精神”的概念,不是刻意提出的,而是历史与现实孕育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经常运用“精神”一词来总结概括某个(某类)事物的精髓要义或某个(某类)人物的价值追求。司空见惯的是运用于重要会议的重要文件学习传达研究以及贯彻落实的精神概念,如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有经常运用于表达专业或职业特点的精神概念,如体育精神等;有普遍运用于重要活动或重大事件的总结纪念,以及传承发扬活动或事件特殊意义的精神概念,如抗震救灾精神等;有着重运用于反映和标志一个集体的精彩表现和精、气、神,总体上表示对某种集体主义精神标识的认可、褒扬的精神概念,如北大荒精神等;有特别运用于表现和学习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的精神概念,如焦裕禄精神等。

习近平也曾在其从政的不同领导岗位上,多次运用和论述过很多“精神”概念。在地方任职期间,就总结和提倡过诸多具体精神。如:“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浙江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等等。在担任总书记以后,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论述,以及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发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的精辟讲话,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习近平也多次倡导许多与此相关的具体精神。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弘扬‘丝路精神’”,“弘扬‘上海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等等。

正是有以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概念的历史运用与广泛流传为基础,有习近平对“精神”概念的高度重视与精辟论断为依据,笔者才受到启发尝试性地提出“习近平精神”的概念。

必须指出的是,“习近平精神”虽然主要是习近平的“精神”,但却不仅仅是习近平的“个人精神”。“习近平精神”还包括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精神”、党的代表大会的“精神”乃至全体党员的“集体精神”,以及对之前党的领袖的“个人精神”与党组织的“集体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习近平精神”并非包括“所有精神”,而只包括那些被证明正确并得到多数人认可的“优良精神”,即“积极的精神”“正面的精神”“向上的精神”。

深刻认识“习近平精神”

那么,究竟什么是“习近平精神”呢?这就不得不首先从什么是“精神”谈起。在汉语世界,“精神”一词具有多重意义。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海》给出了五种解释:一是指与“物质”相对。唯物主义常将其当作“意识”的同义概念,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二是指“神志”、“心神”。如宋玉在《神女赋》中所言:“精神恍惚,若有所喜。”三是指“精力”、“活力”。如:振作精神;精神振奋。李郢《上裴晋公》诗曰:“龙马精神海鹤姿”,即如此意思。四是指“神采”、“韵味”。如方岳《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五是指内容实质。如:传达会议精神;领会文件的精神。

毋庸讳言,虽然“习近平精神”最初让世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习近平道德上一身正气的自律精神与政治上敢于担当的反腐精神,但“习近平精神”绝对不仅仅限于这两个领域和具体层面,而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反映形式,有着更为深刻的本质内涵,有着更为重要的崇高价值。

根据以上权威辞书对“精神”概念的解释,我们或许可以从多重维度上全面理解认识“习近平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理肌体状态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满面春风、意气风发和神采奕奕、神采飞扬等相一致;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勇敢顽强精神、不怕艰难险阻精神、牺牲奉献精神等相一致;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本质精神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等相一致;作为一种有益的实践活动精神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革命牺牲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精神等相一致;作为一种高尚的理想信念追求精神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与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等相一致;作为一种个体的英雄模范典型人物精神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诸多以人物命名的光辉事迹与优秀品格相一致;作为一种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作为一种集体的精神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与先进的政治组织精神,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精神相一致;作为一种政治家和理论家先进的人类思想智慧成果的反映和代表,“习近平精神”的意义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相一致。

“习近平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的生动表现,也是一种高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与优良作风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充分展示,同时还是社会政治组织的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和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明确表述,更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实践活动的充分体现。因此,从全局的或本质的政治精神角度来看,“习近平精神”蕴含和表现的是更为广泛而博大的现代国家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代表了一种已经在东方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并茁壮成长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的“中国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所谓“中国精神”,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说,“习近平精神”既是中国精神的最新反映和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反映和代表。

“习近平精神”不仅深刻反映和继承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及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诸多精神一脉相承,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同时也具有不少创新之处和很多闪光的亮点,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精神。从思想观点学说理论精神层面来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发出了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站在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进军号角。这些都是习近平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思想理论的全面系统的深刻反映和生动表现。

学习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

在各地各级和党内党外学习宣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各种文件和领导指示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表述,如:学习和宣传活动一定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要求“不打折”“不走样”。很显然,这种要求的初衷和目的都是良好的,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做出这种要求的本意是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要仅仅依赖于领导传达和专家辅导,而是要注意亲力亲为,尽量直接多阅读一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文本,这显然对于防止有人在学习“讲话”中弄虚作假和偷工减料,避免在宣传“讲话”中随意解释或偷塞私货是大有好处的。“嚼他人的馍没味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而言,也不能永远只停留在听专家辅导报告和看别人讲解文章的层次上,如果不亲自读一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原文,不切身感受一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魅力,要想“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做到“不打折”“不走样”就是很难办到的一件事情。此外,也只有这样做,才会增强自我学习与自我判断能力,避免受到社会上某些“人云亦云”糊涂认识的迷惑,特别有助于避免受到鱼龙混杂的网络观点的负面影响和误导。

不可否认,“原原本本”学习“讲话”的要求也确实收到了积极效果。最为明显的是,各级领导们讲话的语言风格和主流媒体宣传中的文字风格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一股学习和模仿习近平同志的风气,至少我们发现那些以往喜欢喋喋不休讲长话、讲空话、讲大话的领导们越来越少了,长篇大论的宣传文章也越来越少了,讲短话、讲实话与发短文、发实论正在形成一种政治时尚。不可否认,这虽然让那些往日熟悉八股文章套路,替领导们写惯了八股稿子的秘书和秀才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由文风话风的转变,却让普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看到了新气象,确实让人们普遍地感受到了我们党的领导和组织以及政府机关作风正在转变,好像呼吸到了清新的政治空气一样,有了一种清风扑面而来的感觉,心里感到舒畅一些了,对党群关系和官民关系正在逐步好转有了一股喜悦之情,也抱有了更为乐观的期待。

但是,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而言,相对于党中央的要求而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光做到上面这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自己应该有更高的学习要求。所谓“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注意,无论是接受辅导还是坚持自学,“原原本本学”,不仅是要了解习近平讲过哪些话,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语言里想表达什么主要思想和理论观点,在这些词汇里蕴含着什么重要信息和深远寓意,在这些事物中想揭示什么深刻道理和基本规律,也就是认真想一想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形势任务要求是什么,要弄清习近平讲话的精髓所在。一句话,就是要领会习近平讲话内容的精神实质,否则,就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只知其声、只传其音、不知其意。因此,领会“习近平讲话文本”精神即内容实质和思想精髓,就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所在。

强调把主要功夫放在重点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上来,不仅仅是忠实理解习近平讲话主要内容实质的需要,也是创造性学习“讲话”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习近平讲话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特别广泛,论述相当全面具体,但是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他面面俱到,事实上习近平的讲话也不可能涉及到每一个领域的每一个问题,更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问题。因此,只有领会了习近平讲话的“精神”,就可以用这种“精神”去观察研究各种具体问题并处理解决各种难题。否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对习近平讲过的有具体要求的就去做,没有讲过也没有具体要求的就坐等指示;或者只拘泥于刻板理解并机械套用习近平讲过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方法,不能从特定时间针对特定问题的讲话中,理解和领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或者不会把习近平具有普遍意义的讲话精神,运用于解决不同时间遇到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具体问题;或者对习近平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问题讲的话,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把习近平讲话无边无际地泛化并不加分析地当作万能标签无原则地到处乱贴,等等。上述现象都反映的是一种要不得的“懒汉思维”和“蠢汉做法”,也是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克服和纠正的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的“懒政”“怠政”“乱政”行为。不仅违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必然要在实践中碰钉子。

学习实践“习近平做事精神”

习近平认为:“说真话是水平,干实事是能力。”因此,做到深刻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虽然已经很不容易,值得肯定,但笔者以为,仅仅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够,无论对于党员干部还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关键还是要把主要功夫下在由学习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转变到贯彻落实“习近平做事精神”上来。

学习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而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就是实践“习近平做事精神”。从言行一致的角度来看,这才是学习“习近平讲话”的关键性问题。

之所以强调要把主要功夫下在“习近平讲话精神”与“习近平做事精神”的统一上,主要是为了克服和避免某些党政官员言行不一的陋习,以及两面人格造成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其领袖的不信任感。诚如有学者所言,“精神”往往体现的是“实践理性”,运用“习近平做事精神”的提法正好凸显了习近平思想理论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因为人们判断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怎么样,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且要看他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怎么样。是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信,还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是说得多做得少,还是说得少做得多,还是只说了但根本就没有做?有时候人们可能没有亲眼看到他写什么,也没有亲耳听到他说什么,但人们却有可能亲眼见到他做了什么,看到他做的怎么样。因此,人们就可以由此相信他会怎么说,人们甚至不管他到底怎么说,只要他做到了,或者只要他做出努力了,哪怕最后没有完全做到,人们也可能依然对他感到满意,甚至很敬佩,至少也不会太反感。因为人们从行动上、从态度上、从结果上对他的话做出了评判,即他究竟说的是什么话,是否说官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胡话、说疯话,还是相反,等等。因为只要人们从他的行为和行动中切实感觉到了他的真诚态度,至少感觉到了他用心用力用情促成或努力践行承诺的那种精神状态,精神上就得到了某种慰藉和满足。可见,人们不仅仅在乎做事的结果更在乎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精神。

实事求是地讲,某些问题、某些理论、某些思想观点,不是没人讲过,也不是某人讲得不好的问题,而是某人做得不好的问题,因此给人们的感觉就不会太好,由此不仅对其讲话有了不好的看法,也对这个人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和印象,从而也对这个人所代表的组织产生了不好的看法甚至偏见。如果这个人恰巧又是政党的领袖,是国家元首,是政府首脑,是军队统帅,那么,就不仅会引起这个政党、国家、政府、军队内部人们对他的反感,也必然会引起这个政党、国家、政府、军队之外人们对他的不良观感,如果对其形成的负面看法特别强烈的话,那就有可能引起其个人与所在组织的形象危机。而负面的消极感觉和负面评价一旦形成,要想在短期内改变为积极的正面的感觉和评价就要难得多了。

人们对某个人、某个组织产生不同的观感是一种极其正常的心理现象。个人或者组织通过言行表露出来又被人们感知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精神状态。虽然语言文字也可以表现出某种“精神”,也能让人感觉到这种“精神”,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或者鼓舞,但一旦这个抽象的语言文字(即便是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的实践行为活动相背离,人们对其“精神”的感觉和印象马上就会大打折扣,一定会丢人丢分丢心失人。相反,即便是语言多么笨拙无趣,只要表现出实践行为活动实在的“做事精神”,也一定可以感人动人赢人得人。可见,“做事精神”相当重要,是否有“做事精神”,有什么样的“做事精神”,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对于政党还是国家,都影响很大,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国内外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评价甚高,其实不仅仅是看他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其实也是看他做了什么事、做得怎么样。人们从习近平的讲话和行动中看到了他的“言行一致精神”“拼命做事精神”,这或许也就是各类官方文件经常强调要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真正原因所在了。

学习发扬“习近平做人精神”

学习“习近平精神”不仅仅要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做事精神”,还包括要学习“习近平做人精神”。因为习近平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做事精神是习近平做人精神的深刻反映和重要表现,习近平做人精神也是习近平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做事精神的深度根源和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精神就是习近平讲话精神、习近平做事精神、习近平做人精神,乃至习近平学习精神等各个层面精神本质的综合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讲话精神、共产党人做事精神、共产党人做人精神、共产党人学习精神等各个层面精神本质的综合的集中反映。学习习近平做人精神,毫无疑义也包括学习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优秀的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优良的“做人精神”。因此,学习“习近平精神”,即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习近平做事精神、习近平做人精神、习近平学习精神,实质上也就是全面系统地学习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的最集中的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大量关于“好党员”“好干部”“好教师”“好军人”“好公民”的论述,不仅为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指明了努力的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而且他还通过自己以身作则的实践作为,为我们树立了做什么人的光辉形象和学习榜样。学习习近平做人精神,对于全体共产党员来说,就要像习近平那样,做一名心系群众的共产党人。对于全体领导干部而言,就要像习近平那样,做一名执政为民的好干部。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会像习近平那样,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相信所有的炎黄子孙,也会像习近平那样,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综上所述,“习近平精神”就是习近平讲话精神、习近平做事精神和习近平做人精神的统一;“习近平精神”就是习近平理论精神与实践精神的统一,是习近平历史精神与现实精神的统一,是习近平革命精神与改革精神的统一,是习近平世界观方法论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习近平精神”还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与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统一,习近平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精神、毛泽东思想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神的统一。从根本上说,“习近平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民政)

来源:文章原载于《探索与争鸣》,年第9期

编辑:李杨

美编:乔娅

审核:余雯

?第期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zbz/1830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