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我觉醒之路课程上,一位学员分享说,她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自己试着去治疗近6岁儿子的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比我文章中的例子稍轻一些,只是咬秃,没咬出血)。
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讲这个故事一开始,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孩子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孩子打自己,就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但听她讲了整个故事后,我很感动。
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不做评判了。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妈妈对不起你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我们的口号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卓越父母研究院给我们带来了全球最棒的中国父母必修课《卓越父母专业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