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前进行婚姻咨询;
早期干预能降低自杀危险性
建议:精神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评估缺一不可“请家属们注意,一旦有亲人出现前面列举的各种前驱症状时,要尽快将患者带到精神卫生专业结构进行评估。”他同时提醒,评估应该包括精神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评估两项。“同时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细心随访和观察,因为只有家属才可以随时观察到患者的细微变化。”
其次,是对出现前驱症状的患者进行前驱期干预;
早期干预的三种人
第三,孩子出生后尽可能母乳喂养;
第三,是对首次发病的患者进行干预。
高危人群三:首发患者“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患病15年家人才送来住院治疗,住院治疗6个月,幻觉妄想仍然十分牢固,整天独处,不与人来往。”徐贵云说,像这样的临床例子非常多,而送来得太晚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治疗。所以“首发患者也是要进行早期干预的高危人群。”徐贵云说,一般将第一次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定义为精神病首次发作,到第一次得到治疗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未经治疗的精神病阶段(dup)。这段时间一般是两年。
第四,与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起对孩子的营养、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心理进行密切观察和定期评估;
精神病的预防要从小抓起,应从小就培养和灌输孩子精神病预防的知识。那么精神病的预防怎么进行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介绍。
其一,是对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进行病前期干预;
建议:家属“舍得脸面”才能挽救病人
第五,减少孩子心理应激,即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生活;
因为根据临床发现,有太多重症精神病患都是被家属的“脸面”给耽误了。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中大约20%~50%存在神经生物学异常,包括脑结构、神经心理、眼球运动、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异常。”徐贵云说,医学上将这种异常称为“分裂质”。
高危人群一:有家族遗传史者
因此,家人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要尽快将患者送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很多家属发现自己的亲人出现精神异常时,常常自己就会带头抑制不住地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情绪。其实这对病人很不利。”徐贵云说,冷静分析家属应该知道自己激动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影响到病患的情绪、让病患病情加重。“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同时要面子,以为在家里关一阵子就会好,这样就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家属首要就是尽快稳定自己的情绪并“舍得拿下面子”。
“以上这些症状都不是十分明确的,具有一定模糊、不确定、变化、主观性等特点。”徐贵云说,虽然它们不具有诊断价值,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警报症状”。
徐贵云说,精神病早期干预是指“在病人还没有发展成精神病之前或在疾病的早期就对重点人群或患者进行监察和进行各种干预的方法”。
建议:孕期开始减少子女患病危险
前驱期的特点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不思进取,抑郁情绪,失眠障碍,烦躁、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恶化,易发脾气等。
其次,生育前进行生育咨询,尽可能减少药物、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减少孕期和分娩并发症,从而减少子女的患病危险;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大约持续2年,是一个非精神病时期。
精神病的预防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大家平时多放松心情,注重身体的保健就可以了。
第六,如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或有孤僻、离群、退缩等人格改变、情绪不稳、或思维怪异等,应尽早与精神病学家联系进行评估和商讨对策。
高危人群二:有前驱症状者
据国外调查资料表明,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出现早期症状到接受正规精神科治疗,往往要经历两年的漫长过程,而根据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精神病干预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