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精神面貌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6-11-26 0:42:21   点击数:
  学生的精神面貌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

许锡良

如何评价一间学校,这里涉及许多细则与相关的制度安排,但是,如果不是从行政角度,而是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我们其实很容易判定一间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这种质量是无法通过造假取得的,那就是从学生的精神面貌做出判断。

前几天,山东省教研室的杨璐老师带领青岛的骨干教师考察团到广州的中大附中作教育考察,来之前,作为接待人,校方领导问我要为他们作什么准备。我说,大家来看,就是要看到日常状态下的教育,而不是临时表演给大家看的那种教育。你们什么都不要准备,就让大家看看真实的、原生态的校园与原生态的课堂。考察之后,杨璐老师转告我说,大家参观学习之后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间学校的学生干净利落,精神面貌很好,脸上有笑容,衣着整洁,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课间体育活动龙腾虎跃,富有青春朝气。这些看似容易的事情,在当今应试教育泛滥成灾的社会背景下,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一些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学校,虽然升学率上来了,考重点,考北大清华的人多了,但是,学校的整个面貌却是令人不敢恭维的。那些学生,除了在应试前高呼口号,震天动地之外,许多时候都是精神萎靡不振的。学生除了考试的内容之外,对其他的事物一律不感兴趣。成天埋首题海之中而不能够自拔,乃至连起码的个人卫生习惯都顾不上了,因此,有许多学生多少天都难得洗一次澡,出来一个个都是蓬头垢面的,穿着多少天也没有洗的衣服,也不懂文明礼貌,不与别人打招呼。学校厕所脏得不成样子,也没有人管。作为高考过来人,我对应试教育的严重后果,有深切的体会。

为什么仅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就可以断定这间学校的教育质量?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为学生而建的,而不是反过来,学生为学校而建的。当学生为学校而存在的时候,学生自然就成为学校的功利的工具。反之,当学校是为学生而建的时候,学校的一切服务措施与教育制度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目标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教育政绩。办学的落脚点与指导思想非常重要。

多少年来,我去一间学校考察首先就是看这间学校的学生精神面貌,在校园里随意遇到的一个学生,他的衣着是否整洁,他面部是否带着笑容,他是否充满阳光,他对人是否有起码的礼貌,能否主动向他人打招呼问好等等。然后,才是课堂上的表现。看课堂是否活跃,思维是否敏捷,互动情况是否良好。看学校的设施,也不一定就要去看图书馆,因为许多学校图书藏书也真是不少,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这里阅读这些书籍。看看学校的饭堂,再看看学生用的洗用间,就知道这间学校的学生离现代文明有多远。

一间学校要选出一两个某个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并不是什么难事,要选出一两个名师上好一两节高质量的课也不会太难,难的是你在校园里随意遇到的学生都精神饱满,充满了阳光,热情有礼。因为,这只有日常化的教育,长期积淀才有可能形成的效果,而不可能是短时间突击就会有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学生身上。前不久衡水某中学有跳楼自杀的学生留下遗书称自己失败不起,学习压力实在太大了。这自然是有学生意志薄弱的一面,但是,长期在这样高压的竞争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确实是会让人异化的。我了解到的中大附中并不是广州升学率最好的学校,而且生源也没有挑选的余地,但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却是非常好的。其实中学生本来就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气息,只要学校有一个较为人性化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自然容易保持住这种精神面貌。教育要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不可以以其致命的自负去扼杀学生的生命活力与求知欲望。

年11月29日于江苏南通

按一按识别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qtjsjb/1098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