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能治疗你的“不开心”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专门为中药百合,写过一首诗:“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软温甚蹲鸱,莹净岂鸿鹄?食之当有助,盖昔先所服。果堪止无泪,欲纵望江目。”
最后一句“果堪止无泪,欲纵望江目”,说的是服食百合能止眼泪,使双目清亮,由此真想站在大江岸边,纵目遥望那远去的江流。这个“止涕泪”在《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但显然不是单纯的抑制眼泪,而是改变心绪的意思,而百合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被用做治疗一些和精神,心情有关的病状,这种病,张仲景称之为“百合病”。
“百合病”的症状是:“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从症状描述就可以看出,罹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行为、语言、感觉等方方面面多失调,与现在的“抑郁症”极为相似,之所以用百合治疗,因为百合是甘性的,而且入心经,是一味益气安神的良药,《日华子本草》言:百合“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用在心情焦虑,烦躁以及由此引起的失眠上,自然顺理成章。
清火食疗便方
《伤寒论》用百合组成了一些列方子,其中的百合地黄汤,常被用来治疗身心同在的症状:神志恍惚,夜游症,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这一组病状的起因是中医讲的阴虚内热,所以才会小便赤,口苦,因为阴虚,虚火搅动而心神不宁,所以用能养血凉血的生地30克,配合能安心宁神的百合30克,虽然才两味药,但药单力专,能直达病所。
百合是药食两用的,身体偏瘦,容易上火,容易失眠,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的人,百合应该常吃,药店里的是干百合,一般用量在10-30克,鲜百合用量可以多到50克。
百合莲子羹:百合20克,莲子10克,银耳3、5朵,置砂锅中文火慢炖一个小时后,加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如果有心烦的问题,可以选用带芯的莲子,因为“莲子心”是清心火的,在百合补心阴的同时清心火,可以尽快去掉烦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