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牺牲,是我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美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在说啥?!其实我想表达其他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为了更大的主题,要牺牲自己,常把自己的正常需要放在一个更大的集体后面,放在更大的目标之下。
为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自己对他人是有帮助的。诱使别人感激:
我这么努力就是要使事情对你来说更容易一些;
为了你而给自己添麻烦,多么地付出自己,你却不感谢我为你做了辣么多事情。
荣格说:受虐是我们要崇拜外面世界的阴影。
自我牺牲,在表面上相当无害,其实期望得到更实质的回报。你欠我是潜台词。和这样的人相处,你会发现自己持续处在一种被期望去感谢和赞赏的情景里,有情感负担。
-案例-
日前查房时碰到一个五十来岁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病程一年余。原本家庭表面上挺不错的,医院护士长,老公副局级领导有能力有才华,孩子就读国外大学---一年多前家庭突然遭遇变故,老公因经济犯罪入狱---但这不是重点。在探监时她发现居然有另一个女人也在探望她老公,老公已出轨多年!
---这也不是重点。为此事她多次探监时和老公争执,老公对她十分冷淡敷衍甚至不耐烦,竟然在监狱中仍然和情人保持联系,她向婆家人诉苦还受到奚落和被指责不顾大局!---这还不是重点!最让她郁闷的是自己从没做错付出这么多居然是这么一个结局!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实在不甘心但又无力反抗,不会离婚的,貌似淡定,背后透着深深的怨恨和无奈---
-分析-
关系型受虐和不安全的依附关系有关。
紧紧纠缠在一段关系中,即便在此关系中是受虐待的,都要留在关系中,比没有关系好。有些女性甚至被配偶反复暴力殴打虐待,最后还是回到这个男人身边。内心不认为这是虐待,会认为这就是爱,在这样的关系中她才有价值,会认为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换的,没法心安理得接受爱,必须要付出点什么的。
以自己承受痛苦为代价来建立自尊,费尔贝恩称为道德的防御。受虐的人寻求痛苦是为了实现一种关系,道德上的优越,或避免攻击。
探索前面提到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经历,可以逐步理解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她生于干部家庭,有一个比她大3岁的哥哥。她出生后,哥哥正好患重病,母亲也状态状态不好,医院长达数月由护理人员照料,父母很少来看望,好像无暇顾及她。她母亲受过良好教育,但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把所有的期望放在她哥哥身上。为了把哥哥送入高端学校,家庭做了很多牺牲。后来哥哥名校毕业后做了国家干部。她从小在任何方面都和哥哥不可比。贪吃零食、笨拙,整个童年被妈妈和哥哥嘲笑或忽略,父亲总是很忙不在家。小时候爱哭,那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