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人坐得了冷板凳,传统手工技艺才得以传承延续。
对于手工艺人来说,传承的是一项技艺,守住的是一种精神。
近日,安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即将挂牌上市的紫砂工艺大师程辉作品《福葫芦壶》,除了作品本身极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外,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这一份流传于手工艺人间的执着匠心。
年过七旬依旧制壶的老艺人
打泥片、围身筒、调脂泥......,几十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七十多岁的工艺大师程辉都处理地游刃有余,无论方器、圆器,茶具、花瓶、花盆无一不精。伏案几十年,他在紫砂壶制作台前由青葱少年“坐”成白发老艺人,成为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程辉紫砂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宜兴方井紫砂艺术总监、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虽已年过七旬,但程辉大师依旧割舍不掉对紫砂的热爱。行政退休后,他仍坚持创作作品,全身心的投入紫砂壶作品创新中,享受这种朴素的手工技艺带给他的喜悦,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他说:“你没有理由不喜欢紫砂,制作紫砂壶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宜兴紫砂备受推崇的背后正是因为拥有像这样执着的工艺匠人。
紫砂黄埔军校淬炼制壶技艺
宜兴紫砂一厂对于爱壶人和制壶人来说,是一个追求壶品质量的标杆。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都是经过筛选的上等宜兴紫砂,所以它成为爱壶人的“挚爱”。现今市场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走出来的,工艺大师程辉先生也是这所被誉为紫砂“黄埔军校”里淬炼出的紫砂大师。
生于宜兴,让程辉大师早早结缘紫砂。15岁跟随“一代宗师”吴云根一起学习紫砂壶制作工艺,练就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年,程辉被送到北京中央工艺美院深造,结业后,被宜兴紫砂一厂提拔至生产技术科,担任生产、计划、技术、质量等管理工作。后成为国家标准《紫砂陶器》起草人、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守匠心传匠艺讲好紫砂故事
紫砂壶的制作特别讲究传承,无论从技艺还是艺术风格,都有非常明晰的师承关系,这是制壶作为手工技艺的本质所决定的。作为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程辉深谙传承紫砂制作工艺是讲好紫砂故事的关键。在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他积极培养紫砂接班人。如今程辉大师已经培养出九名紫砂嫡传弟子,其子程曙除了匠艺精湛,更懂得父亲的匠心,明白紫砂作品是紫砂故事最好的叙述者。
(六十年代制壶车间)
《福葫芦壶》挂牌
身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秘书,程辉大师的作品现如今可谓一壶难寻。然而其佳作《福葫芦壶》将上线安徽文交中心,对于紫砂壶爱好收藏者来说堪称福音。不少“程辉迷们”都在翘首以盼程辉大师的《福葫芦壶》挂牌上市。
(左为父亲与《福葫芦壶》、右为儿子与《宝葫芦壶》)
《福葫芦壶》肌理细腻,砂粒均匀。壶身饱满光洁,造型敦厚古雅,气韵流畅,手感极佳。制作工艺非一般人可比,赏用收藏价值都极高。据该艺术品意向发行人介绍,即将面市的程辉大师作品《福葫芦壶》与平台已上线的程曙作品《宝葫芦壶》为“父子”系列作品,两件作品在造型、设计风格上一脉相承。
(程辉大师作品《福葫芦壶》)
父子共同创作的作品又合称《福禄双至》系列,是紫砂工艺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父子”经典作品,福禄双至自古以来寓意福气与爵禄一起到来,而两位当代标志性紫砂创作艺人的“父子系列”又寓意多子多福、传承有序的进一层意思,这也间接的反映出当代紫砂艺术行业的精神风貌,可谓是紫砂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福葫芦壶》作品上线后将实现父子作品的团圆,对文化艺术品收藏市场来说也是喜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