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许多病患与精神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有紧密的关系。尤其对于婴幼儿,父母长辈的精神状态、思想认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了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也是核心环境。 每天我们都要做很多事情,不管是做具体的事情,还是思考某一件事情,或者在想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事情,我们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什么,或者我们在这里或在那里,其实就一件事情——我们在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交换。 刚才听小朋友读道德经,我感觉到小朋友在跟古代圣人的作品交流所带来的舒缓之气,那种安静的气息是现在社会最匮乏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小朋友特别需要的。 接下来,我讲一讲这些年来我做医生的感受。 家长都非常爱孩子,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创造条件超前地满足孩子,出发点非常非常好。但是,大家都知道,植物在幼小的时候,是不能施肥过多的,因为它的根系还不发达,无法吸收太多的养分,浇了太多太浓的肥料,反而会把小树的根烧坏,导致小树的枯萎。 我在门诊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补给也太多太好。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营养,关心孩子吃什么药,也会很努力地去寻找现代或古代的好内容让孩子学习。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接触得太多了?现在物质过剩、信息过剩,很多东西一想要就能得到,如果没有“孩子需要什么”的鉴别力,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干扰。 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原因:我们现代人缺乏古人那种舒缓而安静的精神环境,我们大人活得非常焦躁不安,无法给小孩子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无形的精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们跟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比较平静的、快乐的、舒缓的,即使聊一些很简单的话题,结束后仍能体会到平静的满足感,好像有东西在滋养你,让你放松,甚至让你能够把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朋友如此,家人更是如此。这些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环境中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家长慢慢去体会的。 无形的环境可以通过有形的调整慢慢培养,我这里有个自测表,希望家长和孩子自测一下。这些日常细节很重要。 ■家长和孩子的自测 1.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2.每天下楼散步吗,多久? 3.每天有闲暇时间吗?大家各自做什么? 4.电脑、手机用多久? 5.家里安静吗?电视、收音机、CD的声音常有吗? 6.家长平常是急急忙忙、慌里慌张,还是从容有耐心的? 7.节假日去哪里玩? 这些自测题,可以帮助大人小孩互相提醒,不光是做家长的要提醒小朋友早点睡觉,小朋友看到爸爸妈妈很晚了还在辛苦地工作,或看电视太晚、打电话太长的时候,也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当小朋友提醒的时候,爸爸妈妈如果不能马上做到,也要试着跟孩子交流,为什么不能去睡觉的原因,而不能光说:“你先睡觉去,我还忙着,这个事情很重要!”一家人就要做互相关心、互相提醒的好朋友。 真正关乎健康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的身体,也不光是我们平时吃什么,或者做什么运动,还有我们的生活各个层面的环境和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自测题第1条: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现在的小朋友身体不够健康,最大的原因是精神入不敷出,用得太多,充电的时间太少。小朋友充电的主要方式就是睡觉。睡觉时间不够,或者即使时间够了,但是因为白天用得过度了,晚上就可能睡得不够踏实。 为什么会用过度呢?第一,孩子在学校要学各门功课; 回家还要学钢琴、武术等各类特长,负担很重。还有一些被迫灌输进来的东西,比如公共场合无处不在的广告。很多孩子已经会熟练使用手机上互联网、朋友圈。这些使得孩子的脑袋没有片刻休息的时候。 我有一次,经过一所中学,刚好赶上是放学的时间,我旁边走过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没看到一张健康的脸,而且神气都不足。 很多家长带小孩子来看病,有的是身体上的病,比如反复感冒、发烧、消化不良、鼻炎、皮肤病,有的是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和神气有关的问题。 我经常问家长,有没有可能让小孩子下了课之后,先到楼下去玩一个小时,随便玩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让小孩子在自然的土地上玩就行,不要让他呆在家里玩那些现代的电子产品。为什么呢?孩子在玩现代电子玩具的时候,精神是只出不入的,一直玩,只会让精神越来越散,越来越弱,而和自然的东西交流就有滋养孩子的力量。
白癫疯医院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