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肃又活泼的心理咨询平台
作者
蔡垒磊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
你的必要花销越大,不仅意味着你正常滚雪球的速度越慢,还意味着你自动放弃了很多本来该是你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
昨天凌晨,有位朋友在后台跟我聊了聊他的状况:当他表明他是个90后时,我才刚意识到原来90后也面临着买房压力了,真是后知后觉。
在这样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他向我缓缓道出了他的苦恼:
大学毕业没多久,第一次随女友回去见家长,对方也很客气,处处体现着家里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物质基础。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偶然间聊到一些现实问题,让他有些失落。对方并没有说得太露骨,但他敏感的自尊心还是被深深地撩动了。
曾经,他和女友无数次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象着两人先租个小房子,努力工作,过个5年10年再付个首付,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无比幸福。
但如今,事情似乎没有想象的简单,以女友的家境,她父母暗里的态度,貌似都难以允许自己的女儿承受“租房之苦”。
他觉得很丢脸,自己那种“预骗姑娘裸婚”的想法很屌丝,很猥琐,差点就演出了“等我五年,我一定回来娶你”的电影桥段。
然而现实不是电影,他也不是命运的编剧,等他奋斗小有成就之时,大概率的现实是眼前这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怕是早已嫁人了。
看着他的状况,我做不了什么。虽然做不了什么,但至少能说些什么。改变不了人家姑娘家长的想法,至少可以给小伙洗洗脑子。
我一直很奇怪,为何租房这件在全世界都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国就成了面上无光了。
租房还是买房,这是个经济学范畴的问题,是个成本核算的问题,怎么就变成“有房就能吹嘘,没房就得低头”了?
仔细一琢磨,跟“房价暴涨”和“中国人普遍还没脱贫”这两大现状有关。
由于房价暴涨,所以有房=有钱。
由于中国人普遍还没脱贫,所以有一点钱就很牛屄,因为稀缺嘛。
网上有能者总结了一大堆买房的好处,其中有一点我是最不能认同,那就是安全感。
说是自己的房子能给人安全感。
我们来深究一下,这安全感怎么来的?就是不用被人赶来赶去嘛,老子想住多久住多久。
但你只要出得起足够的租金,还怕自个儿住不舒服?这里面固然有中国的租房市场不完善的事儿,但到根底儿上,这安全感就是钱的事儿,根本不关房什么事儿。
说白了,有钱没房一样有安全感,有房没钱那就是个花架子,根本不顶事儿。
那我就跟你来算算这笔账,这里不考虑房价涨跌,因为房价涨跌没法计算。
以30年为期:
上海今年3月份公布的新房均价约为元每平米,买一套70平米的小户型就得花上万左右。30%首付,30年按揭,让你公积金额度贷足,月供需左右,买这套房你30年来总计花费是多万。
如果选择租房,同地段同户型大约为元每月,一年是元,30年总计花费万左右。
你可能会说,我花了多万,可至少这房是我的了,你花了多万,可啥也没有啊。
是,但你虽说花了万,可这房子还是价值万,房子是你的了,你不也白花了多万么?
假设小明每月能挣元,30年来节衣缩食一分钱没剩下,苦到退休,落了套房子。
假设他选择租房,除去房租,每月元的流动资金足够他过上体面的生活,如果他还有点简单的理财意识,30年后拥有的很可能就不只是房子了。
买房的小明不敢买稍体面的衣服,不敢跟同学出去AA,更不敢买车,日子过得我见犹怜;再看看租房的小明,朋友谈着,国外去着,好吃好喝伺候着,新款Iphone一个接一个,还有辆10几万的小车,周末常出去遛弯儿,好不快活。
就这,苦了一辈子最后还指不定谁有钱呢。
懂不懂点资本的都知道“租售比”这个词儿,就是房价除以月房租的值,国际一般是到之间,也就是一套房子,12到13年左右回本,资产的年回报率虽说不高,但至少还能接受。
然而中国呢?普遍都超过倍,也就是买个房子租出去需要20年回本,如果是一线城市,到倍的都比比皆是,什么意思,你买个房子如果它不涨价,光靠房租过日子的话,得70、80年回本,那时候估计你都死透了,意思就是这辈子你就别想回本了。这个资产根本没有回报率,还一堆人抢着买,这不是赌博是什么?
为什么资产回报率会低成这样,简单呐,就是房价大涨,房租却只微涨,所以才会越拉越大。其深层原因是房租是真金白银的,而房价却是用金融杠杆+杠杆的哥哥来撬动的,房租的全款支付是老百姓真正支付能力的体现,涨到租不起那就真租不起了,但房价却并不是。
虽说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但近10年的大涨还是对很多人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年轻人的思想冲击倒是还好,对父母辈的思想冲击是最大。
为什么?因为20多岁的年轻人要买房,90%都是父母掏的钱啊,真金白银拿出去的感受当然不一样。但这种烫手的感觉却未必能让他们看清真正的规律,就如看客和赌徒一样,上了赌台经手赌资的人永远是距离理性更远的,因此才有了“房价是丈母娘推上去的”这句话。
纵观众多发达国家,不管在年轻人群体还是在中年人群体里都没有这种“唯房论”的畸形价值观,他们其乐融融地租着房子,很多国家的租房率达到60%以上,比如德国、日本等,在新加坡,甚至80%的人都住着政府修建的公共住房,类似我们的经济适用房。
他们并没有觉得有房就有多牛啊,那我们有房就牛了吗?
据我所知,很多大咖都没买房呢,李笑来就没买,他是长期租房的。他买不起房吗?汤臣一品恐怕也能拿下吧,那他觉得自己没房丢脸吗?
李笑来提过一个叫财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一个人要达到财务自由,必须先克服自己的必要花销,剩下来的钱才能用作滚雪球之用,必要花销越大,雪球自然滚得越慢,甚至完全滚不动也有可能,越往后影响越大,就如你要逃离地球先要克服狠狠拉着你的重力一样。
你的必要花销越大,不仅意味着你正常滚雪球的速度越慢,还意味着你自动放弃了很多本来该是你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而人生中某些重要的机会就是你社会阶层进阶的重要关卡,握住了就握住了,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房子,是拉着年轻人的最大阻力,如果你学过财务,你就该知道,很多人把自住房看成个人资产是不对的,其实它是个人负债,因为就算你全款付清,这项金融资产本身也是不产生任何收益的。
对于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过早买房这件事无异于一座英雄冢,是造成你一生碌碌无为的元凶。买房是为了摆脱扣在你头上的“贫穷”二字,但你买了房,可能就反而把这顶帽子给戴上了。
当然,如果你有万,谁也没拦着你买万的房子,因为房子并不足以对你构成阻力,但如果你只有50万,看看万的房子,还是别逞一时之气,租房并不丢脸。
况且租房不代表就只能租很差的房子,租房的生活质量就一定很低下么?那你真的见得太少了,租着房子还自己精装一番的人多的是,生活质量不要太高。
所以,只管拎着姑娘就走,你不猥琐,这个社会看你的眼神远比你猥琐得多。
该吃小龙虾吃小龙虾,该换手机换手机,什么买房不买房的,别整的年纪轻轻一副苦大仇深、抠抠搜搜的样子,这样过活就不丢脸了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声明丨shenming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旨在分享,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删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