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
教师节体现出佛教中的什么精神?佛教自身具有注重教育的优良传统,有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丰富的教育思想,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所谓“随缘说法,应机施教”。佛教历久不衰,不断焕发生机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个绵绵不绝的教育传统。自古至今,高僧不断,龙象辈出,才得以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近代以来,在传统的丛林教育模式基础之上,中国佛教的有识之士又借鉴世俗教育,创新开展了学院教育模式。经过百年风雨沧桑,学院式佛教教育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年第一所佛教学堂迫于形势成立后,佛教界逐渐意识到僧才培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为佛教长期低迷与教内僧众沉溺于超度法事等盈利活动而忽视佛教之根本有密切关系,确实有必要兴办专门的佛教教育机构。
印顺法师:佛教与教育佛教是宗教,但与一般神教不相同。他不只是要你信仰,而更要你修学,所以信佛也称为“学佛”。
佛教是着重修学的,所以克实的说,佛教是一种教育。
佛所教的是什么?要我们学些什么?最主要的是:“戒学”、“定学”、“慧学”──“三学”。佛教的“三学”,与一般所说的德育、体育、智育──“三育”,大意相通。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称为“学人”;到了修学完成,也就是毕业了,就称为“无学”。
特别的是,佛被称为“天人师”,“导师”;而信佛学佛的,自称为“佛弟子”。弟子中,有小学的“声闻弟子”,大学的“菩萨弟子”。按在家出家,男女等来分别,就有优婆塞等“七众弟子”。
可见佛与信众的关系,是老师与弟子,而不是神教那样的主人与仆人。我想,说佛教是教育,把“佛教与教育”作为论题来讲,是不应该看作牵强附会的!
从事教育事业来说:佛教的说法,开示以及著作;或者佛教的文艺、音乐;经典的搜藏、流通、翻译,这都是教育文化的活动。但作为佛教的教育活动,是不应该局限于此的。
在经中,佛陀不断的赞叹“法施”。法是真理、德行、良善的学说,以及礼俗。换言之,法是合法(合理性)的一切世出世间善法。佛弟子修学此法,又与人为善而宣扬此法,就是法施。
法施可分为二类:一、“出世法施”,如内明的弘扬传授;二、“世间法施”,如声明、因明等的教授。世间法施,就是世间的一般教育。
佛称这些为“法施”,是最有意义!因为布施是有功德的,努力于世出世法的教化,无论是个人或教团,都是有功德的。但真正的如法布施,是出于与人同乐,为人拔苦的同情,这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是为了果报,或者为了现生的功利。
所以从事世出世法的教育,不但不应为自身的名闻利养着想,也不应为教团的扩张着想。为了正法,为了利益人类,而发心勇进的做去。这才是佛教的教育,佛教教育工作者的精神。
学诚法师:身教与言教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现今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从个人的生存到国家的发展都要倚重于教育。正如常言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关于教育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其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对于身教与言教的内涵,佛教有非常丰富的论述。
首先,“佛教”一词本身就包括了身教与言教的意涵。
太虚大师在《唯识讲要》中说:“次观教,含言与身。言者,佛之所说;身者,佛之所现。故教是言教,而佛是身教,教与佛皆是教。”
换言之,佛陀的所说与所现都是教育。特别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作为菩萨道利益众生的纲领法要,更是一套综合施行身教与言教的方法。
佛教与教师节
教师节是一个形式,但是它提醒我们要发扬尊师重教的风气,体现对道德的尊重。佛陀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伟大的老师,通过尊重师长,我们应反观我们自己,如何更好地成就和圆满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不仅在今天,而且要在平日里,在生活中、学习中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与环境,人人懂得常怀感恩之心去为人处世,也才更符合佛教所讲的知恩报恩精神。
往期回顾↓↓↓
↓↓智慧法语丨一声佛号的力量有多大?答案让人震惊
佛教常识丨圣严法师:自称佛菩萨化身不是骗子就是天魔
般若讲堂丨尴尬!网络皈依很时髦但皈依人可能根本没皈依成
般若讲堂丨成刚法师:前世做了啥这辈子才会变成“大仙”
佛教常识丨到底什么是“五浊恶世”?
智慧法语丨极乐世界里的鸟:本质空性并非实有
般若讲堂丨出家是自私的伤人行为吗?医生对话高僧
般若讲堂丨四处参学的你是为生死还是物质?
般若讲堂丨你知道正信佛教的3个条件吗?
慈悲超越亘古时空地藏菩萨的前世今生
般若讲堂丨梦参老和尚:不论你修哪一门功夫,一定要做到这三个字
慈航法炬公众平台需要你!
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时候成就佛果的吗?
智慧法语丨欲往生极乐世界者需多培福报
般若讲堂丨做好事积阴德不如意命运自然改变
佛教观察丨佛教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般若讲堂丨出家不事修行会变牛变马偿还供养
般若讲堂丨佛法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
佛教常识丨你知道今天为什么叫“盂兰盆节”吗?
供养僧众可获无边福德
僧人诵经时为何要敲木鱼?
学佛者与佛学者的区别是什么?学佛必看
情人是什么?佛告诉你
学诚法师: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
放生之前你得先弄清楚这7个关键问题
一言不合就暴躁佛教能帮助减少街头戾气吗?
星云大师:七月不是鬼月而是“报恩月”
阿姜查:当别人给我们建议时怎样反应是智慧的?
有钱就叫富贵?非也!带你见识真富贵
全球千座寺院为唐山大地震40年超荐祈福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严谨到苛刻!有这么多高僧和工序才能译出一部佛经
好事不如无事
我不识字
吃饭也能吃出功德?
佛陀儿子十年没有见过父亲
界诠法师:这就是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财富的根本来源是布施
佛教仪式是拜偶像吗?拜佛背后有神秘加持力量
印光大师:人死后真实一了百了没有报应吗?
广钦老和尚:佛经戒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失的武器
学诚法师:佛像不是护身符佛教里也没“本命佛”的说法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努力做我们该做的工作,但不可执着
有的僧人真不值得你恭敬?弘一大师这么看
圣严法师:如何面对考试?
警惕当代社会“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寒流
虚云老和尚:在寺院感到清净欢喜说明你很有善根
为啥你有佛性却没成佛?原来是因为它
修行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一曲天籁童音《大悲咒》唤起世人的慈悲心!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南無阿弥陀佛慈航法炬这里将引导你漫步于佛法的殿堂,让你认识佛教、了解佛教,并建立起链接心灵的那座桥梁!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