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舒心堂,好中医,好学堂!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礼记》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也是最早确定的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至者,极也,夏至就是夏天到了。从这一天起,一年里最热的伏天就开始了。
阳盛阴生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
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
养生四项
1起居养生夏至宜晚睡早起 不宜夜晚露宿。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同时要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运动养生夏至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饮食养生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精神养生心静自然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炎炎夏日怎么受得了!
小编推荐
夏至消暑汤 1山楂汤:山楂片克、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3薏仁绿豆粥: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小编提醒,夏至除了注重养生,也别忘了注重清洁卫生哦。
记好这些养生常识,舒心、健康度过炎夏!
祝贺
羚鲜一族富硒高钙羊奶粉
登录央视!
中央7套
中午12时27分
记得准时收看哦!
(附播放周期表)
“正清舒心堂”将始终立足社区,通过“正清舒心堂·中医馆”让社区老人“看好医不难,吃好药不贵”,通过“正清舒心堂·太极瑜伽馆”做老人家门口的学堂,让老人“练好吃对,长命百岁”。正清舒心堂将以专业的、智慧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方式帮助老人在社区里优雅地生活。正清舒心堂,好中医,好学堂!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觉得不错,请在底部点赞哦↓↓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