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是指在精神病状态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破坏或伤害行为,如冲动伤人、毁物、纵火、自伤等。暴力行为多发生在精神疾病的急性期,病人症状活跃,在幻觉、妄想、自罪等症状支配下,出现攻击他人或冲动毁物行为;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在谵妄状态下也可突然发生冲动行为;个别病人进入恢复期后,深感疾病痛苦,也可出现自杀和自伤行为;对危险物品管理不善,如刀、剪被人窃取,亦可发生伤人事件。
1牢记暴力的前兆
先兆表现:呼吸增快,坐立不安,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下颚紧绷,紧紧的攥着拳头,用脚或手踢打周围的物品。
言语方面:威胁性、激情性言语,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言语(凌乱,很难理解),大声喧哗。情感方面:愤怒,情绪不稳,充满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缺乏定向力,记忆力损害。2阻止事态的进展沟通最重要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即使再苦再累在委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词,不要将坏情绪带给患者。即使患者兴奋躁动,在诊室大吵大闹,也应该用平静而低沉的声音与之沟通,降低其激动的程度,否则大声呵斥会让患者认为是一种挑战,从而导致事件的升级。姿势也不可忽视躯体姿势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方式,同样也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如双手交叉于胸前表达出情感上的距离和不愿帮助的一种态度。所以在交流时应做出镇静、放松的姿势,避免突然性、紧张性、威胁性的动作,并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不仅让患者感觉有安全感,同样也是保护自己。细节观察要仔细要随时注意患者情绪、面部表情、行为、言语的变化,若波动较大,记得首先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做好解释和沟通的工作。同时也要有危机意识,一旦发现有暴力行为发生的苗头,就应该在心里面做好准备。
3如何减少暴力造成的伤害1.避免与患者面对面,站在患者侧面能够减少被患者攻击的面积,切记不要转身背对着患者。
2.至少与患者保持一个身长的安全距离。3.接近患者时,首先得确保自己身上携带的东西不会被患者用来当攻击物品,如钢笔、听诊器、领带、首饰等。4.女性头发记得盘起,否则很容易被患者揪住;平时上班选择轻便的运动鞋,便于跑动;在处理患者时,保证手脚不被其他东西(如白大褂)影响到灵活性。5.利用好周围物品做好自我保护,如钢制病历夹、脱下的白大褂裹在手上防砍刺。6.当暴力行为失控时,脱下白大褂,紧急逃离危险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情况,尽可能的阻止施暴者离开房间,避免伤亡扩大。4紧急处理1.当患者存在伤人毁物的暴力行为时,首先要呼叫其他人(暴力危机警报系统+在手医院同事、医院保卫处、公安部门的求救短信,暴力发生时一键发送。),集体行动,进行处理。2.迅速移开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并以一种坚定且冷静的语气给出一定解释。(同时,也要注意疏散其他看热闹的患者,避免伤亡蔓延。)3.在暴力发生时,以一种真诚与平和的语气与之交流,争取患者的信任。此外,任何焦虑和紧张的情绪都会影响患者,可能会加重其不安全感或攻击性。
本平台以“开拓创新、慈爱奉献”为内容准则,及医院动态,深入推广精神卫生、老年医疗呵护、心身疾病、康复理疗等特色专科知识,为娄底市民打造一个专业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由于不能代替面对面诊疗,具体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您前我院进行诊治。
为政府分忧为民众疗疾开拓创新
慈爱
奉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