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五

文章来源:精神_精神心理_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8-6-28 12:00:21   点击数: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人格心理学(五)

作者:周正荻兰

人格研究是心理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即“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它包括外倾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从“大五人格”的元素中可以看出道德经第十五章的影子,如尽责性中阐述的谨慎细心即“豫”,开放性即“旷”,随和性即“敦”,神经稳定性即“涣”。这些都是人类美好的品质,但人类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因此,“大五人格”无法全面表达人的全部人格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6Pf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人格结构理论,其量表是进行人格测验的经典。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为了测量这些根源特质,他首先从各种字典和有关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找出约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从中选定项特质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这16种特质代表着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

十六种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这十六种人格因素与老子第十五章进行比对会发现,其中的乐群性即“犹”,稳定性即“静”,兴奋性为“动”,敢为性、独立性都是“豫”,紧张性即“俨”……可贵的是卡特尔提出的“世故性”恰恰与“浊”吻合,人类自身需要浊的部分,需要与现实融合脚踏实地。就像比尔盖茨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由于不公平的存在反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这正是十六种人格因素价值所在。但认真观察思考后会发现老子在十五章中描述有关“士”的十种品质,个个独立,而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中有重复,比如敢为性与独立性接近,自律性与乐群性又有相似之处,因为老子口中的“犹”就是如何与群相处,就是自律,如果再进行细化,容易让人混淆。

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有些在老子第十五章中并未涉及,比如怀疑性、敏感性等,这是因为相对于人格健康状态的表现,这些属于病态。健康人格缺失,就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就像汽车都有四个轮子,如果少了一个车轮,当然是汽车的质量问题,但任何一辆合格的汽车不会出现三个正常车轮搭配一个问题车轮的现象。健康与病态混杂在一起研究甄别没有意义,健康的就是健康的,病态的就是病态的。人格研究的普遍性针对的本应是健康人格,这才是人格研究的意义。

当我们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fsg.org/yyz/17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