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离大阅兵还有几天,各种排练的消息和图片都早已流传开来,今年的阅兵给到北京人民的福利,除了湛蓝蓝的天空,还有爽歪歪的假期,当然,还有阅兵队伍里高颜值的女兵方阵,一句话,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一说到我们的女兵,自然就会有人扒拉出别的国家阅兵式上那些女兵们的照片作为比“照”。其中比较打眼的有印度人民的女兵同胞们和刚果国的女兵同胞,据说刚果国在阅兵时,女兵方阵里走着走着,也不知哪位lady把鞋子都给走掉了,还不止一只,这要放在古代中国,发生这事得多晦气啊,幸好有眼尖的兵哥哥迅速跑上前去给捡起来,同样,在我们老家,男生给女生拿鞋子,这辈子也别想钓到鱼或下河摸到鱼了。
在这么重要的仪式上,女兵们要显得特精神而不是特神经,还真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这次阅兵式,女兵们的身高都控制在1米78,平均年龄在20来岁,然后便是为了动作高度统一的勤学苦练了,比如咬着筷子练微笑之类的。但是,光这个也是显然不够的。
嗯,衣服的设计也是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的。像刚果国的阅兵式上走丢鞋子的女童鞋,在我V5中国就绝对不会发生,因为她们穿的不是皮鞋,是新式作战靴,“新式作战靴不仅质地好,而且轻便合脚、响声干脆、透气舒适,非常适合阅兵需要。”某徒步方队领导田越在分析训练成绩进步明显的原因时,对新式作战靴赞不绝口。
除了靴子之外,仪仗队礼服除了材质更讲究更有科技含量以外,设计师们还首次把一些时尚元素注入军装,对领、肩、腰部的版型、尺寸进行了调整。这样,服装在版型上就更加修身,外观更加时尚大方,而且,还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量体师进驻阅兵基地为每个人进行“量体裁衣”,比如,如何保证受阅女兵裙子下摆高度如何统一?他们的做法是根据每人的腰节点不同要定点裁裙,因为如果裙子腰围不能卡在人体腰围的最细处,穿着裙子的位置就可能上下偏移,视觉效果上就难以做到整齐划一,于是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以下摆距地面高度设立一个基准,拉出一条水平线,再准确测量裙长和最细腰围……真可谓是无数人,为了这场阅兵操碎了心。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们的专利,所以在部队中都是男人的天下,鲜有看到女人的身影,但是鲜有,不代表没有。而且我觉得就算女兵们以前的着装远远不及今天阅兵式量体裁衣这般讲究,甚至因为女兵数量加上当时条件所限,当了女兵也只能拿男兵的衣服先对付着穿一下,比如说,当年革命圣地延安一声召唤,一下就来了一大批文艺女青年。其中有一个还特别打眼,谁呢?丁玲。下面这张照片便是丁玲到了延安之后穿上军装的照片。
在奔赴延安的这拨文艺女青年中,丁玲同志算是在去延安之前就已经是条汉子了,早年和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便是岳云中学的同学,后来不管是文学创作、感情生活等等都有着大V大号般的影响,而且对革命事业还有着一般女子够不着的热情。
到了延安穿上一身军装之后,最海森的应该是我们的主席,ChairmanMao了。他俩是湖南老乡,对文学有一样的造化,对革命有相同的信仰,而且婚姻的经历也同病相怜……总之,相见那个恨晚,年12月他专门写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下面这张照片你可以看看丁玲坐在哪。
反正就我个人的审美,我是很喜欢看穿上军装的女青年,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飒爽的感觉。即便在这之前,丁玲也称得上是文坛一大美女,而且在穿衣打扮上素来有些讲究,20年代末胡也频曾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教书,丁玲也随他来到济南,那一批学生中,有一个人我们一定都认识,他叫季羡林,季在回忆文章里写过:“丁玲的衣着非常讲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装。相对而言,济南还是相当闭塞淳朴的。丁玲的出现,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济南的马路坑坑洼洼,胡先生个子比丁玲稍矮,而穿了非常高的高跟鞋的丁玲步履维艰,有时要扶着胡先生才能迈步,学生们看了觉得有趣,就窃窃私语说胡先生成了丁玲的手杖。”
这样一位穿着时尚的潮流女文青到了延安,换上军装之后,相信又别有一番气质,尤其是在延安,在部队,男女比例是如此的失调。因此,那一批奔赴延安的文艺女青年换上军装之后,人生又有了点小困扰。她们当初就是因为有着些进步思想,想冲破封建牢笼,抵制旧时代的包办婚姻,结果,到了延安之后,大部分女青年的婚姻被组织以另一种形式包办了,当时有名的“延安十美”,江青嫁给了毛主席,小主席20来岁;浦安修嫁给彭德怀,小20来岁;叶群嫁给了林彪,小林先生11岁;刘志兰嫁给了左权,小12岁;薛明嫁给了贺龙,小20岁……当时的延安第一美女叫苏菲,原名没这么洋气,叫周素珍,她的眼光也独到一些,居然嫁给了一个外国人,叫马海德,而且,居然才小他10岁!
这里面不乏有自由恋爱结为夫妻的,但是,大部分女兵来到这里穿上军装之后,多是嫁给了比自己大出不少的中老年干部,除了前面列举的以外,有个叫王钧璧的进步青年年到了延安,并改名叫朱明,年在林伯渠60岁生日那年嫁给了他,那年她25岁。
和这些人的归宿不同,丁玲显得特立独行了许多,在其他女文青纷纷主动或是被动地嫁给大自己一大截的丈夫的时候,年,38岁的丁玲反其道而行之,嫁给了当时25岁的陈明,比自己小13岁!
据当时的记载,说丁玲和陈明结婚,周围全是人们的嘲讽和挖苦。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但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别人都认为丁玲在发神经,而这恰是我觉得她作为一个文艺女兵的精神。
尽管她和毛主席有着那样的交情,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她也没有避免自身遭受冲击,又是批判,又是流放,又是坐牢,直到年平反,姐们也一直有着陈明这块小鲜肉与她不离不弃,直到年去世,临终之时,跟陈明说的一句话也是充满浪漫与爱意:“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
同样是有个性的女作家,张爱玲比丁玲要小16岁,丁玲要算前辈了,年,还在读中学的张爱玲就在媒体上发表书评提到丁玲的成名作《苏菲女士的日记》:“细腻的心理描写,强烈的个性,颓废美丽的生活,都写得极好”。但两人没有交集,在张爱玲崭露头角的时候,丁玲早已经去了延安,早已过着“穿着红军服,戴着红军帽,背起被包开赴在三原的前线总司令部,投入了战地生活:行军、训练、采访、著作,夜以继日,不让一刻闲过”的生活,而张爱玲的爱美还停留在丁玲行武之前的审美风格上,且又走到另一种极致,40年代,丁玲刚和陈明结婚那会,张爱玲为出版小说《传奇》到印厂去校样稿,那天穿着奇装异服,换来了百分百的回头率,让整个印刷的工人都停了产,张爱玲很得意地跟厂里的女工说:“要想让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那女工吓了一跳:“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一样了吗?”张爱玲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
张爱玲个性归个性,年轻时还是跟比她大10几岁且是有妇之夫的胡兰成好上了,但也没能长久,因为再去找胡兰成的时候,发现他又有了别的女人。张爱玲后来从香港,去了美国,在胡兰成之后也再没有一段像样的婚姻。
巧的是,晚年的丁玲也应邀去过美国访问,负责接待的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在《三生三世》中记录了一个细节,当时在别人眼里宛如一个乡下老妇的丁玲,在看见一位穿着貂皮衣服的时尚女郎时自言自语:“我以前就是那样的……”
丁玲始终都是爱美的,只是在那样的岁月里,她把自己的日子过成另外一种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强过张爱玲的。张爱玲在晚年最潦倒的时候,开始做起了有关丁玲的研究,有人说,张爱玲这样纯粹是为了钱而做的无奈之举,我看未必,你又不是张爱玲身上的虱子,你怎么知道?
文艺青年,尤其是文艺女青年都有她身上神经质的地方,而当我们透过这件神经质的外衣,唯有丁玲,让我看到她神经质中不一样的精神。
最后,容朕再做个小调查,看看你们对玲玲后怎么看:
最最后,再预祝我们的阅兵圆满成功,姑娘们,精神起来!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复关键字中科白癜风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